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湘潭高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 抢占转型升级制高点
  • 点击数:696     发布时间:2013-12-04 11:01: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11月11日

 

   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期,这是一个“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机遇期。在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殊时期,如何突出重围,实现转型升级,获取持续发展?

  找准定位、创新引领、构建平台、发展现代服务业,抢占转型升级制高点……湘潭高新区探索出一条精彩的转型升级之路。

  大企业引领大集群

  当市场大环境进入低迷期时,企业怎么办?其实最好的出路就是未雨绸缪,在市场风暴来临之前就开始转型升级,站在市场生物链的顶端,引领市场的发展,而不是跟着市场亦步亦趋。

  作为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中的代表企业,湘电风能3年前就开始走这样一条路。该公司总工程师宋晓洋说:“公司从2006年建立,经过数年的思考,2010年开始主动进行转型升级。”

  当时,国内风电企业的核心零部件几乎全部从欧洲进口,企业购买成本增加,受此制约,企业无法掌握生产的主动性和可控性。

  湘电风能实施转型升级,联手能源企业进行科技攻关,研发出了属于自己的核心零部件。“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就在于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宋晓洋表示。

  近两年来,在国内风机市场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之下,湘电风能却逆势而上。去年湘能风电以6.9%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新增装机容量市场第五;今年上半年,湘电风能的风机产品订货总量达1000台。

  作为龙头企业,湘电风能的逆势增长不单单是企业个体的成功。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湘电风能还带动了湘潭高新区内世优、崇德等一大批配套企业发展。湘潭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湘电风能将实现40亿元的产值,带动园区其他相关企业实现产值80亿元,“不得不说湘潭高新区引导企业从单兵作战向产业链整合的转型走出了成功的一步”。

  小企业也有大前途

  即使是在湘潭高新区内,江冶机电也只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2012年年产值刚过5000万元,但在国内再生铅环保设备制造行业中,江冶机电却是鼎鼎有名的大品牌。

  2009年成立的江治机电,之前一直从事有色冶炼设备的研发制造,几年来发展步伐并不快。去年,该公司依靠雄厚的技术力量,成功研发出废旧铅酸电源破碎分离系统,实现了国内再生铅行业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改变了依赖国外技术设备的局面。该产品今年刚正式进入市场就取得良好反响,江治机电今年的产值有望突破80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吴光辉表示,江冶机电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途。

  在这一过程中,湘潭高新区功不可没。吴光辉介绍,在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研发废旧铅酸电源破碎分离系统时,江冶机电一度遇到资金瓶颈,正是湘潭高新区主动伸出援手,以风险共担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了融资问题。

  新昕电气是一家引领湘潭矿山电机车调速电控行业发展的明星企业,其占地40亩的新厂区如今已在湘潭高新区德国工业园紧张建设。而几年前,因为没有专利技术,新昕电气还戏称自己是“打螺钉”的小组装厂。

  “2009年企业进入园区时年产值只有300万元左右,短短三四年间,产值就增长了10倍。”新昕电气总经理曾利民说。

  支撑新昕电气迅猛成长的,是企业大手笔投入进行转型升级。他们每年都要从销售额中提取4%以上的经费投入科研。现在的新昕电气,手握着10多项专利,其矿山电机车斩波控制器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小企业由于体量小,实施转型升级也就更为灵活。他们多在“特、精、专、新”4个字上狠下功夫、做足文章,这是实施转型升级战略的关键。

  “我们手里还有很多新东西。”湘潭高新区一家中小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转型升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带来了产品的利润生产线,还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现代服务业是“黏合剂”

  转型升级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科技创新,一条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不仅被称为“经济黏合剂”,更是结构调整的换档器和效率提高的助推器。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其中生活性服务业有利于营造拴心留人的创业环境,生产性服务业更是产业链最具价值和竞争优势的高端环节。”湘潭高新区招商局局长赵波表示。

  自去年年初湘潭高新区提出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后,一年多的时间,园区现代服务业已渐渐呈现出与工业经济齐头并进的势头。目前,湘潭高新区现代服务业仅规模企业就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达到181.2亿元。

  对于生活性服务业,湘潭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是造好城市、繁荣商贸、完善功能。在这方面,湘潭高新区全力推动的多个城市综合体建设是最大亮点。

  在东方红南广场,由万达集团投资50亿元开发建设的万达广场,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这里将打造成集购物、休闲、娱乐和高档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在汽车东站附近,另一个城市综合体项目也即将动工。这个由大汉控股集团计划项目投资18亿元兴建的“湘潭•大汉新世界”占地212亩,两年内将建成,其中包括一栋168米高的酒店商务楼。

  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湘潭高新区的发展重点是科技服务平台、总部经济和现代物流。按照发展蓝图,湘潭高新区将建设成中部地区的企业总部基地、物流商贸中心、服务外包基地、科技服务中心。

  在这其中,湘潭高新区正大力推动的工业地产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即将动工的东方金谷产业园就是这样一个工业地产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1000亩,将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厂房和配套设施,构建发展服务平台,让企业也能实现“拎包入住”。

  找准和坚守定位最重要

  在转型升级压力日趋逼近的同时,找准和坚守自己的定位最重要。在适合自己的发展定位中寻求转型升级的最大机遇,这是湘潭高新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园区未来发展的定位十分清晰,这是我们进行转型升级最基本的优势。”湘潭高新区产业发展局局长田振斌表示,未来湘潭高新区将以“自主创新”为竞争力,以“光机电一体化”为核心技术,以制造业为策略,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现代制造业、生产服务业三大产业。

  “转型升级其实是有利于产业布局的,因为产业的升级凝聚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得以彰显‘高新’这一旗帜。”田振斌从产城融合的角度阐述湘潭高新区转型升级的方向:有限的空间内,总部经济、研发经济、服务经济与城市融合起来,优化园区的投入产出机制。

  “其实园区经济发展本来就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过程。湘潭高新区在向千亿园区进军的过程中已经将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一个发展理念。”湘潭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冯德清表示,湘潭高新区要做的千亿园区并不是简单的产值叠加。

  “我们要通过资本运作、资源整合、政策配套,培养壮大龙头核心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形成庞大产业链,打造专业和特色园区,成为湖南省转型升级的示范园区。”冯德清说,未来的湘潭高新区,应该是一个以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为基础,其他配套服务业为辅的功能多元复合、交通高效便捷、设施配套完善、独具高新特色的两型活力新区。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