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把科技体制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谋划好落实好,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界要结合科技改革和创新实际,把“三个进一步解放”的要求落到实处。
科技界需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科技改革与创新驱动上来。目前,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这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结果。解放思想没有尽头,科技界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化对科技改革和创新重大意义的认识。要从历史的尺度来看待科技改革和创新,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从全球的范围来看待科技改革和创新,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要从全国的高度来看待科技改革和创新,增强担当意识和实干意识。
科技界需要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科技第一生产力,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要把握好提高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这个核心,把强化基础前沿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技术研究作为重大的基础工程来抓,着力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把握好增强经济竞争力这个主攻方向,在壮大实体经济上有更大的作为,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下更大的力气;加强区域创新,发挥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的核心载体功能,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创新集群和创新高地。把握好科技惠民、提高综合国力这个根本落脚点,既要围绕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也要围绕民生、社会、安全、文化和生态,全面加强各领域的科技创新。
科技界需要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特别是创新活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作用。要通过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政策、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把市场和社会的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出来,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王志刚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把握科技发展方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更大作为。
一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学深学透上下工夫。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界的首要政治任务,要迅速掀起系统学习和全面贯彻的热潮,准确把握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落实好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在国家治理体系总架构下建设好国家创新体系,用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做好支撑。
二是学以致用、攻坚克难,推动科技体制改革迈出更大步伐。要按照三中全会、2012年中央6号文件和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新论断新指示新要求,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真正使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强化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和协同创新,在科技项目经费管理、评价奖励、政策环境营造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三是精心设计、凝聚合力,着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要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改革发展实际,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动员科技界、产业界和各方面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要进一步找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点,统筹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于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
四是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切实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建设。科技管理部门要按照三中全会的部署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政府该做的事情做好,提高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的能力和水平,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 杜占元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对新时期高校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战线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体制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贯彻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为此,教育部党组已作出部署,将把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近期将认真学习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加强宣传解读,制定落实方案,并抓好岁末年初工作。在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我们将按照三中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高校科技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推进科教结合;二是继续大力实施“2011计划”;三是着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
高校科研战线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要求部署,努力推动高校科技工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作出贡献。
进一步聚焦国家创新 驱动发展的重大需求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詹文龙
我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社会的重大政治任务,科技部组织科技口部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非常必要,非常及时。
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科技工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科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按照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围绕影响和制约中科院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问题,突出重点难点领域,扎实深入推进改革。
一是要按照全会关于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的要求,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二是将按照全会关于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要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三是将按照全会关于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的要求,改革科技资源配置和科研经费管理;四是将按照全会关于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的要求,积极推进院士制度改革。
中科院将把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化解为科技创新的动力,更好地肩负起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聚焦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 建设和院士队伍建设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干 勇
中国工程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重大决定的精神,着力提高对于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精神和部署上来,紧密结合中国工程院实际,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深、学懂、学透,用好、用活、用实。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工程院将聚焦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和院士队伍建设,在两项重要任务的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
第一,充分发挥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思想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紧紧围绕战略咨询这个中心,开展科技服务、学术引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加强统筹兼顾、协同创新,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战略咨询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信息建设和开放合作,保障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第二,进一步加强院士队伍建设。这是党和人民的期待,也是全体院士共同的心愿。首先,我们要认真研究总结多年来院士队伍建设,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机制;另外,我们要把院士队伍建设成为科学精神的表率、科学道德的楷模、科技创新的先锋,弘扬科学精神,发挥引领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经拉开,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进军新号角已经吹响。中国工程院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贡献。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推进基础研究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高瑞平
11月13日上午,基金委党组及时传达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全会明确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去的决定性成果,时间紧迫,时不我待。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许多科技领域将处于从跟踪国外到与发达国家并行发展的转型期,科技、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也将步入对基础研究需求的密集期。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奋力推进基础研究繁荣发展,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将按照《决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前瞻谋划科学基金工作改革创新,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着眼国家战略全局,增强科学基金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积极参与推进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要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参与,密切配合,落实好重点任务分工。三是深化资助管理机制改革。科学基金制根本是一种创新的资助制度,要不断拓展创新空间,关键要在调动和激发科学家创新思维的体制机制上下工夫、求实效。四是着力培育原创能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改革发展的战略需求,统筹科学基金全面布局和重点部署,着眼长远,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和交叉融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紧紧依靠广大科学家,昂扬进取,务实创新,不断开拓科学基金改革发展新境界。
全面深化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徐延豪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当天下午,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申维辰就召开党组会议,及时传达三中全会精神。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新的战略高度上开启了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这对新时期的科技工作、对全国各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对全国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中国科协及时下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要求科协系统把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并以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抓紧研究部署明年工作,推动科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中国科协要发挥特色优势,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扎实成效;大力宣传举荐优秀创新人才,努力服务科技人才成长提高;更加广泛扎实开展科普工作,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下一步,中国科协还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机遇,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发挥学会的生力军作用,着力提高基层科普成效,着力拓展人才工作途径,着力提高决策咨询水平,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重点、整体推动,面向基层、务求实效,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深化军工科技体制改革 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创新驱动发展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 胡亚枫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制定了中国改革新征程的行动总纲领,描绘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总路线图,吹响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国防科工局在13日传达学习全会精神。
国防科技工作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担负着保障武器装备供给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双重使命。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面对加紧完成武器装备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任务,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创新方面面临诸多新挑战:一是从世界国防科技发展的态势来看,国防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二是从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来看,国防科技创新需求日益凸显;三是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需求来看,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亟须提升。
改革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国防科工局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创新精神深化军工科技体制改革。一是进一步转变科技发展观念;二是加强科技发展的体系化顶层设计;三是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四是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五是务实深化科技管理改革。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国防科技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军工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创新驱动发展。
为保障人民健康和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雪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清晰明确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我所从事的医学科研领域来说,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我国13亿庞大人口的健康保障问题。
党中央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将更加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发展。我们将会更多地关注和参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解和处理好二者关系,并通过科技创新为我国人口健康提供技术支撑。
我相信通过国家的战略引导、政策调控与资源整合部署,将更大幅度提升医学科技创新研究能力,提升服务全民健康的科技支撑能力,提高我国医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效建立医学知识、人才和技术储备,有力推动人口与健康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支持。
在总体布局上,以国家利益、全民健康为重,遵循医学科学发展规律,平衡各医学学科发展,特别是作为体现政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领域,以及单纯以市场方式不能反映或导致缺失的领域及技术,逐步形成新型的投入、管理和运行机制。
从政府投入上,国家财力可进一步加大投向政府应保障的公益性医疗卫生研究,支持建立医学研究保障机制,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支持我国医改,支持提高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研究。通过强化政府公益性职能,体现服务国家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的重大需求。通过国家相对稳定和较高强度的持续性支持,实现统筹部署与协调联动,集成和优化中央与地方医学科技优势资源,建立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协同攻关机制,在突破服务全国人民健康的科技难题上取得关键性、阶段性和标志性成果,为保障人民健康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供科技支撑。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 邱 勇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清华大学及时组织大家学习讨论,大家总体感觉是,压力更大了,目标也更明确了。
压力大是源于在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到,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2020年离现在就剩7年时间了。在这7年里,我们不但要进行改革、建立体制机制,而且还要通过改革实践,在科技创新方面、在通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决定性成果,时间紧迫,工作难度很大,因此压力非常大。
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清华大学目前正在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并积极开展教育工作研讨,今后将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适时推动教学、科研等全方位的改革。
三中全会提出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这有两方面的特殊意义,一是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二是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深化改革推动创新 是农业科技的重点任务
中国农机院院长、研究员 李树君
十八届三中全会继往开来,中国全面改革站上新起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动力。
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是农业科技的重点任务。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不断深化农业、科技、经营体制等改革。当前,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压力不断加大,迫切需要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全面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们应重视如下工作: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深化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多元发展体系;延伸产业链,实现农业的增值增效、畜牧养殖智能化;使农产品精深加工成为连接一二三产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环节;综合高效利用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协调发展。
营造创新氛围 尊重科研规律 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何 萍
作为科研单位的一线代表,我更关注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里,我结合科研工作谈四点体会和建议。
科研单位要去行政化,实现专家治所。希望尽快出台一些政策将此落实,营造人人崇尚科学的学术氛围,让从事科研的人员感到,这是一项愿意毕生为之奋斗的崇高事业。同时要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如果我们的科研人员都能安心从事科研事业,心存梦想,科技创新就能上新台阶。
要尊重科研规律,采用长期、稳定、滚动的支持方式,保证科学研究的稳定性,而不是纯粹市场导向,哪里有钱就奔向哪里。要减少科研项目的评估、检查等中间环节,让科研人员能够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研究。
要多部门联动,优化资源配置,从国家层面建立公共资源共享机制,避免重复立项和资源浪费。例如,气象、土壤调查、遥感等数据能否像统计数据一样定期发布,实现科研单位甚至全社会共享。惟其如此,才能从国家层面解决重大的公共问题。
希望重视土壤肥料基础和应用研究。粮食安全关系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粮食增产一半来自肥料的贡献。当前,我国肥料利用率低下,与此有关的很多土壤肥料基础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如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评价、区域土壤养分协同优化的原理与方法等。
(以上摘要为记者根据与会代表发言整理,标题为记者所加)(科技日报记者陈磊、刘晓莹、王怡综合整理)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科技网 www.woke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