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时报
[导读] 党对自主创新战略的新认识和新定位,必将推动我国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和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怎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既体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又反映了党对自主创新战略的新认识和新定位,是对党的自主创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和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科学技术功用的认识逐步深化,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党的十八大更是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在认真梳理党领导科技事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科学院考察时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结合实际坚持运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经验,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中关村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再次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他针对人们对创新驱动认识不到位、主动意识不强的现状,把科技事业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到事关党和国家繁荣昌盛、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对于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意义重大。我们要加强对创新驱动的宣传与引导,深刻理解创新驱动的内涵极其重要意义,加快推动我国由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许多国家都将科技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层面来部署。美国、德国等国依靠创新立国,已经逐步走向经济复苏,创新驱动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的,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我们必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的机遇,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创新正当其时,要有创新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科院时强调,科技界要共同努力,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这些论述,为我们正确分析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导。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美国、德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为创新型国家。这些创新型国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一般达到70%以上,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第二,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第三,对外技术的依存度低于20%,也就是说80%的技术是出自本国。这三项指标中,我国只有研发投入将在2013年年底达到2.05%,首次跨过2%门槛。其余两项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对外技术的依存度仍有较大差距,从总体看,我国综合创新能力目前仅排名世界第20位。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应该有创新自信。比如,全社会研发支出多年增速超过20%;研发人员达320万人年,居世界第一;SCI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连续4年排名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1.7万件,居世界第三;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持续快速增长,等等。我国综合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我们要增强创新自信,弘扬中华民族自强自尊精神,营造发展创新文化的环境,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创新不能等待观望懈怠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此,他提出了“五个着力”的重要论述: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这些重要论述,涉及科技体制、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创新环境、国际合作等方面,包含了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各项工作、各个方面,既全面系统又突出了重点,极具指导性、操作性,为我们实施好创新驱动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开创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崔禄春)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科技网 www.woke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