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陕西加快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 点击数:626     发布时间:2014-01-17 11:43: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1月13日

 

汪卉 尹蓉 张宁

  西部能源大省陕西正进入产业转型、城镇化提速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以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配套经济政策逐步落实,2013年陕西经济仍然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非能源行业利润和投资增长明显加快。目前,陕西产业集群成效显现,基本形成了“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产业发展格局。

  非能源行业利润增速加快

  多年来,陕西省凭借能源化工产业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经济增速第一方阵。能源行业已经成为陕西省经济增长的主导行业。不仅如此,近年来,陕西省非能源行业的利润和投资也出现了明显增长。

  2013年上半年陕西省经济增速达11%,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和产值增速均超过14%,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等产值超过15%;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16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居全国第7位。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陕西科研力量素来雄厚,如今沉睡的潜能正不断激活,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制造、有色金属等领域产学研合作优势日益凸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2013年陕西经济运行特点主要表现在非能源行业利润和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运行监测协调处处长李邵利在陕西省2013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专家座谈会上说。

  陕西省中小企业局经济运行处处长李宁表示,2013年前三季度,陕西省多数行业增速平稳,特别是制造业产销和效益均出现持续回暖迹象。

  产业集群式跨越发展

  国有经济在陕西经济社会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能源化工行业则早已取代装备制造业成为陕西经济最重要的支柱行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西部大开发总思路课题主持人张宝通表示,从一段时间内的结果看,依靠能源化工产业推动,陕北和关中都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产业集群式跨越”。

  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已经成为陕西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新模式。

  早期的县域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雏形。陕西省政府方面早在2008年就开始对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提出陕西省各地以县域优势资源和支柱产业为依托,重点建设完善200个县域工业集中区。

  在能源行业,陕西诞生了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或集团,如西北地区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延长石油集团,以及西飞、航天五院、西电、陕西有色、陕天然气、秦川机床等。这些大的集团公司成为陕西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市场主体,不仅对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也在各自的行业内引领着众多支柱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在能源化工行业之外,当前陕西省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并初步形成若干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陕西省依托西安高新区形成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依托西安经开区形成新材料、风电装备产业集群;依托西安航空基地形成通用航空产业集群;依托西安航天基地形成卫星及高技术应用产业集群;依托宝鸡高新区形成钛及钛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依托咸阳高新区形成医药保健产业集群;依托杨凌示范区形成杨凌植物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为宝鸡赢得“中国钛都”称号的头号功臣是上市公司宝钛集团,300多家钛企业集聚于宝钛工业园,形成全国最大的钛产业集群。宝鸡的钛产业链现在越做越长,往上游,通过资本手段控制海绵钛,解决宝鸡不产钛原材料问题;往下游,产业链已涵盖航空航天、海洋工程、体育器具、医疗用材、生活用品等各领域。

  优化投资结构

  在陕西省政府参事曹钢看来,陕西要正视经济发展中的潜在深层矛盾,下决心加快化解。他认为,目前至少有三个潜在性风险值得关注:第一,产业结构单一。工业结构内部主要以资源类产业为主,2012年陕西能源工业占比59.28%,有色金属9.06%,加上非金属类矿产,合起来71.73%都是资源性产业。仅靠矿产资源吃饭,迟早会出问题。第二,现代要素支撑缺失。矿产资源经济是以自然资源和低层次的劳动为主要素作支撑。第三,生产效率普遍较低,尤其是农业。

  鉴于陕西省投资结构的现状,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是全方位的,投资结构的完善和优化十分关键。李宁表示,应对投资战略进行适当调整,大幅度提高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比例。在投资方向上,建议从以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为主转向支持以本土优势畅销产品的分级培育、市场扩张投资为重点上来,帮助陕西优势制造企业迅速做大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推动陕西省经济结构加快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保持持续增长的活力。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裴成荣在《2013年陕西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目前陕西省内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产业协作配套率较低,产业链条较短,一些优势产业的产业链主体在省外,省内企业间有机联系较少,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冯根福建议,陕西省未来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加大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比重。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未来陕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第二,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一是国有企业应尽快退出竞争性行业;二是需要保留的国有企业应实行混合所有制,积极引入民营经济,优化股权结构;三是加大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激励力度,充分调动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积极性。第三,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另外,还要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并提高陕西省外企业来陕投资的积极性。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以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配套经济政策逐步落实,2013年陕西经济仍然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产业集群成效显现,基本形成了“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产业发展格局。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