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2013年12月17日
本报记者 陈学慧摄
再制造是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循环经济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从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到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一汽、潍柴等14家企业作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试点企业”,到2009年《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提出“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201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11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均把发展再制造产业作为重要内容。
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首批两家“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一个在华东地区的江苏张家港,一个在中部地区的湖南长沙。
政策暖风频吹,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江苏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张家港再制造产业基地,看这个国家级示范基地如何创新发展,如何形成集聚效应和产业亮点。今年正值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周年,能获批全国仅有的两家“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这份“生日大礼”着实让张家港人兴奋不已。20年总结表彰大会换成了发展再制造业的动员大会,还请来被誉为“中国再制造工程之父”的徐滨士院士,给经开区的工作人员和企业代表上了一堂课。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坚定不移地发展再制造产业,区内集聚了富瑞特装、那智不二越、西马克等10多家从事再制造的骨干企业。“发展再制造,不仅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义重大,更是经开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张家港市委常委、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伟告诉记者。
目前,该区在加快推动产业招商、形成集聚效应的同时,全力以赴推动载体建设,打造再制造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平台,挖掘再制造产业“金矿”。
变废为宝
再制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记者在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见证了一台已经报废的柴油发动机,如何变成一台崭新的天然气发动机。
富瑞特装的大厂房里,一边摆着从各地收集来的已经报废的柴油发动机,油泥斑斑;另一边摆着从生产线上下来的崭新的天然气发动机,却闪闪发亮。
据公司动力事业部副总经理虞顶飞介绍,从柴油发动机到天然气发动机,这是完全颠覆性的再制造。“再制造实际上是零配件的再制造。”虞顶飞介绍,该公司将废旧发动机拆解后,除了直接采用近30%以外,其余零配件会提供给经开区其他公司再加工,生产出新的零配件后返回来用于新发动机。“总之,要‘吃干榨尽’。”虞顶飞说着玩笑话。
玩笑归玩笑,生产出的天然气发动机供不应求,着实让企业兴奋,也乐于不断追加投资。作为张家港再制造示范基地的核心企业之一,富瑞特装敏锐地捕捉到国家的政策导向。“国家级再制造示范基地这块金字招牌,给企业创造了更高的发展平台,我们也更有信心了。”富瑞特装董事长邬品芳表示,公司总投资15亿元的5万台汽车发动机再制造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
集聚发展
再制造产业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逆向物流。以发动机再制造行业为例,它的逆向物流问题,主要就是如何解决旧发动机的“进”和再制造后新发动机的“出”。总投资2亿元的张家港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服务集成有限公司,即是经开区为区内企业打造全产业链的新成果。
“首先,我们将为区内再制造企业和区外企业建设一个旧件回收、再制造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旧件’进和‘新件’出的信息交易平台。同时,我们还将建立逆向物流。比如在北京有人想出售100台旧马达,那这些马达使用情况如何?值多少钱?我们就有线上、线下的鉴定师对其进行分析、定价。交易成功后,我们还能负责物流问题。”公司投资建设方正大富通负责人表示。
亮出“大手笔”的正大富通看重的,正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这块金字招牌。
2011年以来,张家港经开区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再制造示范基地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关于推进再制造示范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全面推进再制造基地前期工作,加速发展再制造产业。据了解,此次获批的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1.1平方公里,目前规划重点项目37个,公共服务类项目9个,基础设施类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张伟介绍,下一步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将着重构建逆向物流和旧件回收体系、拆解加工再制造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等“三大体系”,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冶金设备及工程机械、机床模具及切削工具、电子办公设备再制造和再制造设备生产等“五大主导产品门类”,建好创业孵化、技术研发、质量检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拆解清洗、固废收集“七大中心”。
创新服务
基地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技术保障以及人才引领。
10月22日,注册资本4.5亿元的张家港华夏再制造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张家港市为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设立的市级新兴产业投资资金,为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机制保障。
为了提升再制造基地的创新能力,经开区与国内有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围绕再制造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众多关键技术,积极筹建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
目前,基地内已经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徐滨士院士领衔的院士工作站和大连理工大学张洪潮教授领衔的再制造“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下一步还将设立产业研究院,建设国家再制造实验中心张家港产业化基地。
80多岁高龄的徐滨士院士今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张家港,他及他的团队热情地指导再制造基地的建设,为基地内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张洪潮与富瑞特装共同开展实施了“发动机再制造油改气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基地还将与西北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引进西工大3D增材再制造技术,推动基地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模具再制造。
“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将以国际视野和创新理念推进建设,力争在3至5年内,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形成核心技术引领、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完善、运作模式先进的发展格局,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再制造生产基地。”张伟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