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向全国各省市区工业主管部门和各大型钢铁企业下发了《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提出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
“收到通报后,中钢协正在配合工信部和发改委做前期行业调研工作。”5月1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表示,“遏制产能是老话题,但这次的力度比以往都会大。”单尚华透露,目前中钢协正在组织钢铁生产企业对热轧板、冷轧板、中厚板等产能严重过剩的品种实行自律性限产措施。中钢协还将和五矿商会研究进一步减少进口铁矿石中间贸易商和钢材贸易商数量的措施,“准入门槛都要提高”。
另据了解,工信部正在和财政部商讨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的具体事项。
工信部的焦虑,缘于钢铁业在刺激内需政策背景下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回暖”局面。
4月份以来,钢铁价格再次大幅上涨。5月初,国内钢材价格指数达到148.51点,较3月末上涨4.36%。其中,线材价格指数155.57,较3月末上涨6.64%;板材价格指数148.19,较3月末上涨3.24%。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几大主流钢厂即将提价的传闻。
回暖信号给行业中的许多人以乐观预期和扩产冲动。在工信部看来,正是在此情形下,钢铁业出现了“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工信部在《通报》中判断,当前钢铁行业产能已严重过剩,“2009年产量只需保持47亿吨就能保持供需平衡,产能与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实际需求相比过剩约25%~30%”。工信部列举最新统计数据称,被纳入统计的72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第一季度共生产粗钢1.274亿吨,同比增长1.4%,而同期粗钢的表观消费量仅为1.263亿吨,显示国内需求依然疲软,产量仍明显过高。
“钢铁业并没有实质性回暖,而只是一种短期价格震荡,主要是由于二季度是传统施工高峰期,会短期内吸纳一些产品。” 单尚华同意工信部的看法,他认为,钢铁业率先回暖后,下游的房地产、机械等都没有回暖。在此情形下,缺乏需求支撑的扩产十分危险。
据海关最新统计,4月份出口钢材141万吨,较3月份下降2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0.5%;1~4月累计出口655万吨,同比下降59.5%。
“中国如今已成了‘世界的钢铁仓库’。”单尚华说,危机已经压在每个钢厂头上了。
为此,号召企业再度集体限产减产,是中钢协配合工信部控制钢铁行业产量增长的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