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发改委规范国内风力发电 风电上网电价细则将出
  • 点击数:2033     发布时间:2005-08-11 11:56:55
  • 分享到:
关键词:



    随着风力发电这种新型能源日益受到各方的“追捧”,国家也开始对风力发电的管理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昨天(10日),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对风电场建设的核准和风电场上网电价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  

    据了解,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的风电项目已经下放到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核准。

    《通知》规定,风电场建设的核准要以风电发展规划为基础,核准的内容主要是风电场规模、场址条件和风电设备国产化率。风电场建设规模要与电力系统、风能资源状况等有关条件相协调;风电场址距电网相对较近,易于送出;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海关要照章纳税。

    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

    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源告诉记者,这项《通知》最大的变化是强调了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和明确了风电设备的进口关税不能减免。这明显体现了国家要鼓励国产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然而目前,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国内的风电设备制造并不“红火”,据张经理介绍,目前国内唯一能批量生产风力发电设备的也只有新疆金风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一家,而他们的产品也是设备单一―只能生产装机容量在75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装机容量比较小;设备的技术指标也不如国外的先进。而国内其他风电设备制造厂也刚刚发展起来,产量一年最多也只有10几台。“因此短期来看,这项《通知》的出台,就有可能会影响建设风电厂的工期,因为设备的集合更困难了。”张经理说。

    2004年我国76.4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中,82%来自进口,其中丹麦NECMICON公司一家的产品,就占到中国总装机容量的30%。

    多年以来,国内不少有实力的设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一直在试图加快风力发电设备的国产化进程,然而直到今天,进口设备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仍在持续。

    “成本高、回报期长是阻碍国内风电设备制造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浙江华仪集团宣传科的向泽强科长告诉记者。向科长举例说,要制造一个装机容量在65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大概就要投入300万到400万元的资金,虽然制造时期用不了一年,但回报期却需要10年,因此,这样的高门槛,像650千瓦这样大功率的风力发电设备国内产的就比较少,只有二三家在生产。

    而据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张经理透露,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内企业看到了风电设备制造的潜力和前景,开始投入设备制造的开发工作,而国外一些著名的风电设备制造公司如丹麦的Vests以及美国GE公司已经对在国内设厂或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始“蠢蠢欲动”,有的已经在建厂,有的已经开始在“圈地”。

    上网电价细则有望年底前颁布

    《通知》还对风电场上网电价的确定进行了规定:风电场的上网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按照成本加收益的原则分地区测算确定,并向社会公布。风电特许权建设项目的电价则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但是,不得高于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上网电价水平。

    据张经理介绍,关于风电场上网电价的确定经历了多次变革,从过去的还本付息电价,到政府核准为主,现在又增加了特许招标的方式,但细则却一直没有出台,而具体的细则已经在制定中,估计年底前就可以出台。

    “关于风电场上网电价的确定细则,如果能有具体的文件落实,从长远看是影响风电场建设企业的关键问题。”浙江华仪集团的向科长告诉记者。他同时建议,国家如果支持风力发电的发展,可以出台一些电价方面的优惠措施,在国外,对于风力发电,就有电价补偿的机制,虽然目前国内有的省市也有相关的优惠措施,但国家并没有明确的政策和标准支持。

信息来源:国家电力信息网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