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车辆招标文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国家层面批复的全国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2013年8月,苏州南车轨道交通车辆公司成立,当年年底开建全国第一个有轨电车生产基地。2014年3月,全国第一家有轨电车行业协会在苏州高新区成立。2014年4月9日,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首列车下线,成为国内第一条钢轮钢轨制式100%低地板的现代有轨电车。同一天,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同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全国第一家以有轨电车为专业方向的设计院——华东有轨电车交通设计院。
自立项建设以来,苏州高新区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已经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攒下了多张“优势牌”。而放眼全国,近几年来,现代有轨电车项目也在多地落地开花。据统计,目前全国7个城市正在建设有轨电车项目,而正在设计、规划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城市将近40个。立足产业发展实际,苏州市委常委、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浦荣皋表示,苏州高新区要充分发挥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全国第一”的示范效应,通过搭建产业链,发现新的价值链、创新链,发挥培训、检测等成系统的增值服务集聚效益,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规模和良好效益的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目前,苏州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链已初步建立,一批国内外总部型、龙头型轨道交通企业相继落户。未来5年内,苏州高新区将力争打造出千亿级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细分产业链 搭建产业平台
2012年9月,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开建,不少人对它的期待仍然只局限于提供更便捷的绿色出行选择,很快,人们发现,它带来的惊喜不只是这些。“我们的目标不限于单纯做交通项目,而是在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的同时,围绕有轨电车1号线拓展出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搭建轨道交通产业平台。”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明生介绍,他们细分轨道交通的产业链,在其前端布局了设计公司、咨询等产业,为其中端引进了车辆制造、轨道建设等产业,并计划在产业链的末端引进综合维修、技术外包服务、联调联试等产业。
围绕产业链的前端,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在2013年6月首先成立了有轨电车运营分公司。沈明生表示:“作为全国率先建设的现代有轨电车项目,我们会在建设、运营过程当中摸索出很多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就是很重要的产业财富。有轨电车运营分公司日后除了负责有轨电车线路的运营管理,还可以对其他地区的有轨电车项目提供技术输出服务。”按照“走出去”的战略思路,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又成立了高新有轨电车咨询公司,对外提供有轨电车项目规划、申报、审查策划、评估、代建、运营管理咨询等服务。另外,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还接受南京市一个有轨电车项目的邀请,为其开展了驾驶员、运营管理人员、综合维保技术人员培训。而为了日后更好地开展培训业务,弥补有轨电车行业从业者培训市场的空白,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创建“有轨电车培训管理有限公司”,并为该公司申请了江苏省第一家省级有轨电车司机培训和考试基地。
华东有轨电车交通设计院是苏州高新区在轨道交通产业链前端新近建立的另一个重要项目。作为全国第一家以有轨电车为专业方向的设计院,该设计院依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的技术、管理、品牌和资质优势,致力于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咨询设计单位,将主要从事有轨电车交通规划、技术标准研究及咨询、交通工程勘察设计、交通建设与运营的相关技术、设备及材料的研发与制造、交通建设监控、测量等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另外,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还正在筹备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合资成立研发中心,业务定位于运营筹备咨询、评审与咨询服务、运营关键技术研究等核心领域。
基础雄厚 磁场效应明显
苏州高新区提出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目标,是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上的。早在有轨电车1号线项目开工以前,苏州高新区就已汇集了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易程股份苏州科技产业园、施耐德开关(苏州)有限公司、阿纳克斯(苏州)轨道系统有限公司、苏州市赫华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轨道交通相关生产型企业。2013年,这些企业的总产值超过了100亿元。“这些生产型企业位于产业链的中端,对于构建完整产业链来说,这是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环。”沈明生说。
以易程股份苏州科技产业园为例,该产业园由清华大学整合优势资源组建而成,自2010年入驻苏州科技城以来,已设立6家产业化公司,2013年总产值达到20亿元。2013年6月,该产业园又成立了易程维护维修事业部,为苏州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链向检测维修环节延伸贡献了重要力量。
随着有轨电车1号线工程的顺利推进、轨道交通生产型企业的快速发展,近一年来,更多的企业加入了苏州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链中端的建设大军。
2013年11月,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汉宁卡尔公司在苏州高新区设立了其第一家在海外的轨道交通子公司——苏州汉宁卡尔轨道交通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研发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车辆通信系统、制动系统、轨旁设备、道岔系统等产品为主。
而2013年8月份签约成立的苏州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则成为全国第一个有轨电车生产基地,达到每年“地产”100辆有轨电车的组装能力。据悉,该项目由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与南车集团浦镇公司、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总投资10亿元,已于2013年四季度开工,目前正处于厂房设计阶段,预计年内投产。
此外,注册资本640万欧元的苏州福斯罗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的苏州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也已先后落户苏州高新区。提起在苏州高新区投资立项的原因,苏州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绿云说:“正是看中了苏州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前景,希望能早日加入这个方阵中,为总公司抢占更好的发展空间。”
瞄准千亿 补强产业链
展望苏州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前景,浦荣皋提出了五个目标:一是能制定行业标准,二是能早日打出品牌,三是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四是建立好研发团队,五是建立好现代企业制度。“如果完成这些目标,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这个产业的竞争力就会越来越强,在全国范围内发挥出示范效应。”浦荣皋表示。
围绕这些目标,苏州高新区正在超前谋划、储备新一批的战略性重大项目,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加快载体建设,吸引轨道交通行业上下游企业入驻。沈明生介绍:“我们正在查找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开展靶向招商,将重点完善轨道交通产业链中端的‘制动、牵引、信号、转向架’四大核心产业,并加速推进产业链末端的‘综合维修、技术外包服务、联调联试’等产业招商。”目前,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已经在与德国汉堡一家企业洽谈,准备引进其在联调联试方面的国际先进技术,填补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空白。
自立项建设以来,苏州高新区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已经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攒下了多张“优势牌”。未来,苏州高新区将充分发挥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全国第一”的示范效应,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规模和良好效益的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