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统计局日前公布北京市今年一季度经济发展数据。数据显示,2014年1-3月,在支撑北京经济的第三产业各个行业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长12.9%,领先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北京第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在中关村软件园,第一期和第二期的面积加起来虽然仅有2.6平方公里,但这里却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专业化园区。园区每平方公里年产值达466.5亿元,单位密度产出居全国领先地位。”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市由软件驱动的产业升级进程正逐步深化,已形成‘软件+制造’、‘软件+服务’、‘软件+文化’、‘软件+数据’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副处长仝海威介绍说。
每平方公里年产值466亿元
不要生产线,不要原材料,也不见烟囱,在绿树掩映的办公楼里,技术人员坐在电脑旁敲敲点点……在中关村软件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通过“人脑+电脑”的“二脑”组合创造出了绿色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成为中关村示范区的优势产业。
据了解,截至2013年年底,中关村软件园集聚了百度、腾讯(北京)总部、新浪总部、亚信、华胜天成、文思海辉、启明星辰、中核能源、广联达等277家知名软件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总产值达1213亿元,其中总部在中关村软件园的中国软件百强企业7家、收入超过亿企业38家。园区每平方公里产值达466.5亿元,单位密度产出居全国领先地位。
产出如此之多,能耗却非常之低,每万元GDP消耗仅为0.0087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具有高端、高效、微能耗、零污染的绿色低碳化特征。
中关村软件园仅是中关村示范区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3年,中关村共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5700余家,总收入4049.9亿元,占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82.6%,较2012年增长10%左右;企业利润474.6亿元,同比增长16.9%;出口总额18.7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实缴税费263.8亿元,同比增长10.2%。
从北京全市来说,2000-2013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从164.4亿元增长到1749.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20%;占北京市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5.2%增加到2013年的9%,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8%增加到2013年的11.7%。软件产业分化出的电子商务、电子支付、数字媒体、电子教育等新兴产业均保持全国领先,为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培育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中国软件比竞争对手领先一个街区。”这是挪威电信集团对中关村软件园企业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评价。日前,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欧洲顶级运营商挪威电信集团的业务支撑系统的总承包合同。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金亚东向记者介绍说,挪威电信集团是全球第六大移动通信运营商,有着158年的历史,业务覆盖11个国家,其中8个国家在欧洲。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次中标项目标的达1亿美元。“这不仅是亚信的光荣,也是中国软件业的光荣。”金亚东表示。
依靠软件技术的持续创新,中关村示范区拥有联想、百度、小米、京东、方正、同方、神州数码和浪潮、华为、腾讯、东软等一批对行业有重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软件产业竞争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快速提升。2013年,百度对外投资超过30亿美元,收购了91无线、PPS视频、糯米网等互联网企业。京东电商平台销售额超过千亿元。小米公司依靠自主终端系统平台使小米手机销量超过1500万部,收入超过310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超过100%。奇虎360掌握网络安全核心技术,通过“免费安全”覆盖90%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用友软件在高端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上已实现替代SAP、甲骨文等国际厂商。华胜天成公司向云计算转型,为IBM服务器提供自主高端软件工具。
作为中国的高科技产业高地,中关村示范区掌握大量软件关键技术,覆盖全产业链。在基础软件方面,中科方德、友友天宇等拥有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人大金仓的国产数据库逐步打破国外垄断,东方通的中间件广泛应用于金融、通信、政府、军工等行业。在应用软件方面,用友软件是亚太地区最大管理软件提供商,超图软件是亚洲最大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厂商。在系统集成和运营方面,荣获系统集成特一级资质的中软集团、太极集团和方正、同方、神州数码、华迪、中科软、东华软件等都是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平台的领军企业,在电信、能源、金融、医疗、政府等重要领域承担大量信息化建设项目。
产业升级进程逐步深化
“在产业结构上,北京软件行业从面向行业的应用软件为主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嵌入式软件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北京也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综合性软件城市之一。”仝海威告诉记者。
目前,北京市软件行业主要包括四大子行业:一是行业应用软件,收入规模约占北京市的33%;二是互联网信息服务,收入规模约占北京市的24%;三是外包出口、IT运维,收入规模约占北京市的16%;四是信息传输,收入规模约占北京市的14%。近年来,云计算、北斗导航等新兴领域高速增长,增速超过30%,成为全行业面向新技术潮流转型的发动机,软件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加速,不断涌现出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
据了解,未来北京软件业将在“四个融合上”着力。一是软硬融合,发挥软件的价值核心和硬件的载体作用,重点改造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业,抓住产业融合的新商机,加快发展高端数码产品、智能装备、汽车电子、车联网等领域;二是软服融合,利用软件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软创融合,软件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创作工具和传播平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转型提升起着支撑性和基础性作用;四是软数融合,数据既是战略资产又是生产力,数据作为与矿物、化学元素等类似的原始材料,在软件驱动融合作用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孕育新兴产业,形成数据服务、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
仝海威表示,下一步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工作将围绕“优化布局、加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