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
日前,林州重机提出要在未来五年投入30-50亿元向油气技术服务等领域发展,这是审时度势下一场中国媒机装备制造业转型之路的一场博弈。
自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催生了对能源的强劲需求,煤炭更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中之重。煤炭采掘业的空前繁荣,也带动煤矿机械这项传统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随着重大装备制造业被列入我国产业振兴计划,煤机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煤矿机械的申请共计681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779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034件。
不过,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降至10.47%,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缓,煤炭行业持续低迷,让国内煤机制造业面临更多的经营困境。
尤其值得反思的是,我国煤机制造业自身发展就存在两大瓶颈。一方面,煤机装备制造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和小而散的特征,煤机产品的关键元部件技术性能、智能化水平、成套设备的配套性、稳定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煤机设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需求,因此造成了成套产品的可靠性差。
另一方面,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先进产能比重低,导致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矛盾十分突出。很多煤机企业依赖廉价的资源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产能过剩和低价竞争无法培育优势品牌,导致煤机装备业品牌吸引力缺失。
在5月27日召开的全国煤炭机械工业技术创新高层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下一步我国煤机装备制造重点是解决大型设备的成套化和稳定性等问题,同时还应把转型要点落在树立自主品牌、培养优势品牌上。
但是,进军其他领域成了多数媒机制造装备企业的共识。除了林州重机外,2013年曝出净利同比大降45.46%的郑煤机也提出了转型,其中包括由单一的煤机行业向新能源及能源装备行业转型。
另据悉,2013年郑煤机在LNG及相关技术与装备、中厚板及特种钢材的智能焊接机器人技术、智能化工业生产线等领域进行了探索,很多项目有望在2014年付诸实施;山东矿机则将加快推进的新项目定在了航空发动机、无人机项目、激光设备等。(牟思南 龙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