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安徽优化技术市场环境 加速技术转移
  • 点击数:516     发布时间:2014-07-16 16:43: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7月7日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建设启动仪式在合肥高新区举行。该创新工程院以建设技术成果产业化、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技术资本金融服务三大平台为总体目标,设有工程化研发区、产业育成区和产业园区,以节能环保、高端医疗健康、物联网、先进制造、超导应用五大技术工程中心为支撑,重点开展技术研发、高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着力推动工程技术的集成研发、中试和技术转移,促进高技术成果产业化。

    这只是安徽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市场,加速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徽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为主要抓手,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不断强化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深化技术转移工作,技术交易规模和水平大幅度提升。2013年,安徽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0.8亿元,技术市场已发展成为安徽省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

    打造一流公共服务平台

    在合肥市大蜀山西麓,创新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口处,一幢空中俯瞰呈“X”形的大楼在阳光的折射下熠熠发光,它就是被命名为“未来中心”的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综合主楼。全球首个低压开关电路控制的交流直接驱动LED集成芯片、弱视治疗系统、利用自主3D技术打印出的精致的佛面和建筑模型……在“未来中心”的展厅里,各种前沿科技成果让人应接不暇,其中大部分已受到产业和资本的关注和青睐。

    据介绍,一年多前,中科大先研院还只是一个概念。如今,这个无编制、无预算、无级别的“三无单位”打破体制藩篱,探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集聚国内外科技资源、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又一创新高地。围绕微电子、健康医疗、新能源、新材料、量子信息五大产业,这里已集聚了400多名工程硕士,吸引英特尔、微软、阿里巴巴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共建了28个研发平台,凝练先进技术项目160个,吸引社会资本近2亿元,孵化了48家科技型企业。

    除了中科大先研院,合芜蚌试验区在创新载体建设上同样百花齐放,目前已建立了集研发、交易、转化、服务为一体的“科技路路通”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组建了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50余个省级以上研发与转化平台,建设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和科研集群、孵化、产业基地,芜湖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蚌埠玻璃新材料等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中航、中建材、中电科技集团等一批央企纷纷在合芜蚌试验区建立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中国风投研究院等一批海内外知名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先后落户合芜蚌试验区……

    “自2008年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以来,安徽省提前2年完成‘两个突破、两个提高、四个翻番’的目标任务,并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列为全国自主创新‘3+1’重点示范区域。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科研集群基地、孵化基地、产业基地‘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引进和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技术转移工作。 ”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 

    如何让高校、科研院所拥有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与企业实现有效对接?安徽省通过各种措施,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集官、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帮助各个产业链搭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效推动了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今年4月,安凯客车在新能源客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其“一种测量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和“新能源电机测控固定工装”两项发明专利成功获得授权。这两项专利的取得,标志着安凯公司新能源客车技术更加成熟,对推动新能源客车商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这两项技术全部依赖省外采购,制约着安凯公司新能源客车的发展。而离安凯公司不远的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的研发人员也有自己的烦恼。“对于电机的变频器的控制,我们熟悉其设计应用,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中国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教师石春表示。

    安徽省科技部门在了解到这一信息后,主动牵线促成两家单位开展合作,科技部门还专门给予该科研课题立项支持。“通过与安凯的合作不仅实现了技术的自主化,包括成本的降低以及人才的培养,还实现了我们对于技术的实用化和落地。”石春表示。

    尝到这一甜头后,安凯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的合作不仅朝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还进一步联合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以及江淮汽车、奇瑞汽车以及国轩电池等整个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共38家企业和科研单位,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对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进行协同攻关和创新,让安徽纯电动客车和轿车双双坐上了全国头把交椅。

    “安徽省通过建立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使得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能力包括安徽省的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目前,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共申请了1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0多项。”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推动安徽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安徽省政府专门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鼓励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向长期、全方位、战略型合作转变。截至目前,安徽省已组建79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本覆盖了安徽省的重点领域和主导产业。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找准发展方向,使得产学研各方凝聚形成合力,突破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还能够提升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实力。”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在安徽省1.6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项目就超过了2400项,共建立了297个产学研经济实体和725个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分别同比增长54.7%和18.9%。

    强化技术市场发展保障 

    近年来,安徽省先后出台《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安徽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安徽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及一系列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优惠政策,优化技术市场交易环境。据统计,安徽省及合肥、芜湖、蚌埠三市共出台配套政策100多项,在财政、税收、金融、人才、政府采购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

    安徽省将中国创新驿站和安徽“科技路路通”服务模式延伸至行业、产业和国防等领域,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提升安徽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水平。近几年来共选派近1000名科技特派员入驻并服务约1000家企业;在驻外科技外交官和安徽省外高校、科研机构中聘请100名科技特聘员,组建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产业技术研究院20余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9家。积极推进“611人才行动计划”,即实施六大人才工程,重点引进培育100名领军人才和1000名高端人才,引领带动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安徽省创新创业人才总量大幅度增长。 

    安徽省整合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省市县之间的创新资源,建立安徽省直部门及各地市任务分解和考评制度;建立绩效评价激励制度,给予做出突出贡献的服务机构和人员后补助经费支持;在安徽省范围建设统一的“科技路路通”一网十库和网络内部工作服务系统,实现对全省的科技文献、专家人才、政策法规等数据信息统一标准;开发“科技路路通”内部服务工作网,实现文件传阅、协同办公和考核管理等功能。

    “下一步,安徽省将参考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对安徽省技术交易双方、相关服务机构和个人进行补贴奖励,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设立技术市场发展专项资金,对经认定登记的技术交易双方、相关服务机构和个人进行补贴奖励,确保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稳定增长。”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