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哪些产业被政府工作报告点将
  • 作者:肖玮
  • 点击数:510     发布时间:2015-03-20 20:02: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从认识新常态迈向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正经历爬坡过坎的“关口”,如何稳行已成为各方求解的问题。 昨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将从扩大消费、增加投资、助力新兴产业和业态等方面入手,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而这一“强”音,势必让多个相关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扩消费:汇小溪成大河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消费市场必须随之升级,这已是业内共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接下来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鼓励大众消费,控制“三公”消费。同时,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不仅如此,我国还将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光纤网络,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发展物流快递,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李克强还特别指出,扩大消费要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业内分析师普遍认为,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促进消费就是让中国人“有钱花、敢花钱”,鼓励消费就意味着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培育消费增长点。总体来看,中国人的消费潜力巨大。  

    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在拉动消费中,很多人不看好奢侈品消费,其实奢侈品如果变成腐败的代名词肯定不行,但如纳入中产阶级消费肯定有非常巨大的空间,“我们看好符合中产阶层的高端消费,包括高端旅游、奢侈品等”。  

    增投资:要多箭齐发  

    除了扩大消费外,投资也是政府有效稳增长的主要手段。李克强提出,为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任务,我国将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其中,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使巨大的内需得到更多释放。  

    具体来说,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而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具体来看,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的57个项目要加快建设,今年将再开工27个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在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方面,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  

    对此,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基建投资主要是地方政府,但由于投资回报期较长导致政府债高企。随着经济放缓,刺激经济,鼓励民资是绝佳选择,既能解决资金问题,还能避免产能过剩、地方债等风险。  

    另有一名不愿具名的机构研究人士指出,近两年来,铁路和棚改都是政府稳增长的有效手段,可以说这两大领域的部署都已“满弓”,只待资金到位和落实,相比之下,此次提出的水利更为吸引眼球,因其待开发程度较高,带动作用也将更为显著。  

    新业态:将成主导产业  

    事实上,要想引领经济新常态,必然离不开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拓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另外,还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已经过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原来我们是为了吃饱、穿暖,拼命发展经济;这样也带来一些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在新常态下,我认为要把过度扩张型的发展,转变为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以及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环保型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说,“现在经济增速下降了,并不是说我们的经济衰退了,这只是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要通过以创新为驱动,去改造原有落后的东西,争取更好的发展。”而在新兴产业成长为主导产业的过程中,给企业带来大量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也认为,进入经济新常态首先是经济发展速度趋稳,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其次是结构调整优化,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升级。也只有这样,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中高等收入水平,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摘自 北京商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