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经济回暖 政策两难
  • 点击数:1110     发布时间:2009-08-27 20:14:05
  • 分享到:
关键词:

811,中国集中公布了7月的经济运行数据。在强刺激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得到延续,但基础仍不牢固。宽松货币政策在拉动经济复苏的同时,副作用日益显现。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与防通胀的目标之间,进退两难。

7月中国经济在二季度强劲反弹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4.8%,均创今年最好水平。受到股市上扬和政府刺激政策的推动,国内市场消费热情高涨,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汽车、家电等产品的需求尤其旺盛。

外贸方面,7月当月出口额今年以来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较上月增长10.4%,但仍比去年同期低23%,已经连续第9个月处于同比负增长区间。这显示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尽管有所缓和,但依然显著。

7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指数继续双双负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8%8.2%,显示短期之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不大,同时也说明核心制造业继续受累于海外市场需求不足和国内市场产能过剩,目前经济回暖的基础仍不牢固。中小企业的困难缺少明显改善,社会就业矛盾依然突出,也为此提供了佐证。

喜忧参半的经济数据更加突现了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进退两难的局面。信贷高速扩张,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活跃了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投机,1-7月房地产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A股市场的日成交额7月也回升到2000亿元的天量水平。

今年前7个月,7.73万亿元人民币新增贷款中,相当一部分并未进入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共识。市场关注的焦点是,目前宽松的宏观政策是否需要做出调整?将在何时以何种形式做出调整?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货币的增长不等于实体经济的增长,不管股票和房地产的价格上涨如何迅速,最终创造财富的还是实体经济。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8.42%,远远超过同期GDP增幅,这在长期而言是不可持续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对资产价格泡沫和银行不良贷款的担忧。

尽管从长期看调整不可避免,短期之内货币政策被动转向的压力并不大。这主要得益于疲软的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2009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认为,CPI会在今年三季度末触底,也就说CPI至少在年内不会回升到危险的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宏观政策调整的时机和幅度将主要取决于决策者的主动选择。对此,投资者的神经已经高度紧绷,729日中国央行在《2009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随即引发沪深股市大跌。

目前,中国官方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态度,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趋向。一是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维持当前宽松政策环境的决心,上周末,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时再次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动摇。

二是央行和银监会机构对贷款增长带来的泡沫风险日益警惕,开始运用多种政策手段控制流动性增长。上周五,央行副行长苏宁将此解释为,在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前提下,运用市场化手段对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节奏进行微调。

7月人民币新增贷款3559亿元,不到6月的四分之一,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9%,亦较633.6%的增速有所放缓,这也是四万亿计划出台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首次回落。同时,市场利率明显上行。7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32%(132个基点),比上月大幅提高了0.41个百分点(41个基点),从中不难看到微调的影子。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几个月,货币政策的不动摇微调将同时存在。相比对未来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担忧,决策者对当下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忧虑将居于主导地位,并影响政策的基本走向。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