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斗”为龙头,打造卫星通信产业群;提供全方位服务,打造医药产业群;集聚高端人才,做强互联网产业……以三大产业板块为载体,坚持“高”“新”发展之路的南京高新区目前已成为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园区注册的3000多家企业,7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自主品牌。
2014年,南京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5.5亿元,可比价增长12%,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11.3亿元,可比价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96亿元,同比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8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0.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2%。
着力打造卫星通信产业群
位于南京高新区的北斗产业基地,是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目前已形成“一园一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研发运营区的北斗大厦,为北斗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亲笔题字,是国内首座以“北斗”命名的产业研发大厦。
在该基地,有一家专门从事卫星应用产业研究、检测认证、位置运营服务和关键技术攻关的高科技企业——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据了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通信、电力、交通设施毁损殆尽,灾区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几十万人的生命危在旦夕。危急时刻,救灾指挥部第一时间组织北斗中心控制系统与军队抗震救灾指挥部信息传输链路。
很快,一条条来自灾区的信息呈现在指挥大厅的屏幕上,架起了军队抗震救灾指挥部与灾区一线各级指挥机构的沟通桥梁,实现了抗震救灾的顺畅指挥。“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由我们公司创新研发的北斗短报文信息传输系统。”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该系统能够在网络完全中断的情况下,适时完成信息传输,是目前世界上其他卫星定位系统所不具备的功能。而这一系统,仅仅是近年来该公司开发的具有“高”、“新”特点的众多产品之一。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覆盖亚太地区,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系列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公安、电力、物流等领域,有望形成“江苏区域高精度定位、位置运营服务、产品检测认证与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支撑”,未来3-5年内将跻身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开发企业前列,成为国家卫星导航应用行业的领军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卫星导航企业。
与此同时,南京高新区还以“北斗”为龙头,重点培育和吸引一批产业链上的关键行业加入,高起点打造卫星通信产业群。目前,进入北斗产业基地发展的卫星通信企业已有50余家,卫星通信产业群初具规模。
医药企业入驻生物医药谷
在南京高新区,与北斗产业基地齐头并进的还有生物医药谷。
从生物医药谷起步的南京绿叶思科药业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肿瘤等领域的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力扑素、天地欣、天地达……几年时间内,该公司先后研发了多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其中,力扑素的研发水平国际领先,是国际上惟一一个已上市的脂质体剂型的紫杉醇;天地欣是国内首家生产的“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剂”,先后获得8个省级、国家级技术奖项;天地达是世界首家上市的氨磷汀粉针剂剂型,获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无偿资助。
位于生物医药谷内的南京药石药物研发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高科技生物研发公司,专注于研发领域必需和特殊的高端试剂设计和开发,为客户提供创新服务。公司利用自身在计算化学和合成化学方面的优势,设计开发了一个独特新颖的可用于创新研发的分子骨架和分子砌块库、包括优势片段化合物库和构效关系工具化合物库。运用这一分子砌块库,可大大提高新药筛选、优化的效率和命中率,是创新研发的基石。
“这些企业能够在生物医药谷迅速发展壮大,与生物医药谷提供的无微不至的创业服务分不开。”生物医药谷负责人朱旨昂介绍说,为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的成本与风险,加快区域研发水平的提升,生物医药谷投资8200万元,建成国内技术标准最高、服务最专业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南京高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检测、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批件申报、实验室综合、金融商务等多项公共服务。
据介绍,生物医药谷成立5年不到,目前已拥有生物医药企业200多家,集聚了绿叶思科、药石、同仁堂、康普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并形成了以绿叶思科、健友生化等为代表的医药,以微创医学、双威生物等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以圣诺生物、天凯生物等为代表的生物工程,以金斯康、南大生物医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
知名软件企业逐梦软件园
以龙头企业引进、骨干企业培育为助力,重点突破;
以智能电网、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产业为特色,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瞄准高新行业,全力做好创业孵化、创业扶持;
南京高新区另外一产业板块南京软件园,经过15年的努力拼搏,目前已集聚了包括国电南瑞、国电南自、擎天科技、焦点科技、源讯、萨蒂扬等在内的500余家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
“园区拥有‘双软’认定企业162家,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5家,国家动漫企业4家,承担国家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专项(核高基)3家,设有院士工作站的有5家,超亿元企业50多家,上市企业7家。”南京软件园副主任胡俊说,产业覆盖电网自动化、电厂自动化、水利水电自动化、轨道交通自动化及新能源开发等领域。
据统计,目前南京软件园集聚“321”软件类人才39名,其中中央“千人计划”人才9名;同时建立了多层次、多领域人才的培训和实训基地,年培训软件人才达1万人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