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据天津市工信委消息:“互联网+城市交通”的模式将成为未来两年天津打造智慧城市产业、推进智能交通建设的重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强调要发展“智慧城市”。那么,如何理解和践行“互联网+”计划及其与智慧城市的关联?对此,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互联网+”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最佳途径
“所谓‘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北京大学移动政务实验室宋刚博士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阐释道,“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将面向知识社会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人为本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与大众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报告》指出,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建设。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
宋刚认为,“互联网+”作为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正是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超大城市病及城市群合理建设、解决资源分配不合理、重新构造城市机构、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的最佳途径。
“譬如在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方面,基于互联网思维,搭建开放、互动、参与、融合的公共新型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融合,推动传统行业的升级与转型,从而实现资源的统一协调与共享。”宋刚说。
促进新兴业态大发展
智慧城市正为互联网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应用土壤,一方面推动了传统行业升级转型,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催生出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产业形态。
“我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李克强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再次力挺“互联网+”,表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新业态的升温力度从股市的飙涨中可见一斑。据悉,3月16日,电商,仓储物流、互联网、在线教育、计算机、软件、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等“互联网+”板块全线大涨,成为市场热点。
“‘互联网+’其实就是李克强总理面对中国目前复杂的发展局面和经济下行压力开出的一道药引!”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姚明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通过全民创新倒逼社会改革,提振经济,催生新兴业态的大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智慧家居、智慧生活、智慧交通等领域所带来的创新空间,进一步激发了有志人士创业创新的热情。
“该计划指引我们向更加创新融合、更加开放共享、更贴近民生的方向努力。和我们在参与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理念是一致的。”姚明表示,武大吉奥会借此东风加大对国产化GIS基础平台geogloble的建设,夯实自主可控和安全防范的能力,充分发挥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承载各类基础数据、实现业务共享融合的重要作用。据天津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互联网+城市交通”的模式,将盘活现有的公共资源,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塑造新的生态体系,并且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将大大便利市民群众的出行。
《报告》指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加速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动力
陈颖健
2008年的金融危机,带来了新一轮全球互联网技术革命。7年前,微博、三网融合、社交网站和视频服务等正大热,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云计算、物联网等概念则刚刚兴起。7年后,社交网平台化了,视频应用主流化了,智能手机亦进入了平台期。如今,一大波新技术正在涌现,可穿戴设备、各种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等等。从概念兴起至今,云计算走过了7年的试验性1.0时代,真正实用的2.0时代正在来临。
按照2010年IBM首先提出的“智慧城市”愿景,它是由6大核心系统——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的宏观系统。从技术层面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性资源便是大数据。如果说在云计算1.0时代人们重点关注的是底层技术,那么在2.0时代人们将更加关注数据资源。有了云计算人们就掌握了利用大数据这一核心资产的有效方法,云计算的收益就是大数据服务。犹如银行汇聚海量散户的小额资金,形成可动态调度的资金池,向需求方提供大资金服务,云计算汇聚万物互联后的各种数据,形成可实时计算的数据池,向需求方提供大数据服务。
另一方面,鉴于全球范围的生态环境状况日趋严峻,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由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向依靠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的转变。近年全球能源领域在能源输送效率、安全性和智能化等诸多方面取得进展。当今世界,大量制造、大量消费的规模经济的时代已经终结,开始向消费者选择的经济过渡。处于变化分水岭的一大领域,是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领域。传统的电力系统通常是由少数电力公司全面负责发电和送电业务,向广大消费者供电。而在消费者占主导的时代,这种自上而下型系统将转变为自下而上型。其核心是太阳能电池板等可再生能源和蓄电池、结合直流供电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及由广泛的发电者进行发电和配电的机制。例如,随着新能源的成本下降和政府的鼓励,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和公司开始自己生产电力。在过去数十年,美国的电力消耗都是紧随经济增长,但在最近几年,这一关系已被打破。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预测,即使在经济复苏之后,美国大型发电企业2015年的产量将低于2007年。分布式发电模式的崛起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电动车正在成为新潮流,清洁能源汽车的普及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车和分布式能源正好是绝配,电动车本质上是长着轮子的电池,当家庭发电量有剩余时正好给车充电。
如今,发展中国家走出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电力普及之路。这一点与通信和互联网的普及过程非常相似。在发达国家,手机是在固定电话普及之后普及的。如今,发展中国家跳过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直接成为了互联网等通信领域的主角。与之相同,最尖端的能源系统技术将率先在没有以往束缚的发展中国家生根发芽。由此可见,云计算2.0和新能源的崛起为加速实现绿色、低碳、高效、智能的智慧城市愿景提供了新的动力。
摘自《中国城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