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之城是怎样炼成的?
——来自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新闻调查 (一)
韩义雷 刘晓莹 罗 冰
180多人的拉勾网,1年为互联网行业输送了150万人才。
“我们服务6万家互联网公司,其中60%都是创业型公司。”拉勾网CEO马德龙说,“我们明年能做的一定会更多。”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北京市海淀区,当年的“图书城”已变身“中关村创业大街”。在这条约200米长的街道上,汇聚了天使汇、3W咖啡、飞马旅、36氪等20多家“众创空间”;这里的创业者,正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创客”的缩影。
“众创空间”,一个风风火火“闯”入国务院文件的新名词,如今已在中关村“声名鹊起”。
5月4日,李克强在给清华创客的一封信中写道,“青年愿创业,社会才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5月7日,李克强到“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时对“创客”提出希望,“成为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重要标识”。
在新一轮创新创业浪潮中,中关村核心区正成为中国的“创客”之城。“我们要成为科技服务集聚区、科技型企业发源地,引领中国创新创业迈进新时代。”海淀区委书记隋振江说。
“众创空间”形成“生态系统”:孵化下一个马云、马化腾、柳传志
“我们一个月能收到5000多个项目。”36氪创始人刘成城作了一个比较,“我们一个月聚集的项目,等于很多地区一年的数量。”
1988年出生的刘成城,正在逐步扩展36氪的内涵:“我们在做创业生态的服务平台,其中,有诸多顶级投资机构联盟入驻的‘36氪融资’,中国最领先的‘科技新媒体36氪’,还有免费的创业起步空间‘氪空间’。”
36氪,我国最早的科技博客。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带动的创业浪潮中,36氪逐渐成长为互联网创业者的服务平台。
“在‘氪空间’里,初创团队可免费获得办公场所、财务、法务等资源;在创业团队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可以嫁接36氪媒体资源、融资渠道、项目展示平台等。孵化时是免费的;在牵线后成功融资的,我们收取一定费用。”刘成城说,“以免费且不占股的模式开启‘氪空间’,实现孵化企业97%成功融资率,成长最快的企业一年内完成三轮融资。”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让新一代创业变得更简单。刘成城透露,“在经历了一年模式探索和运营后,36氪开启了‘氪空间×10计划’,把氪空间铺到全国十大创业城市。这样一来,‘众创空间’就能更好地服务大众创业了。”
“以前,一块牌子掉下来,砸到10个人,9个是大学生;现在9个是创业者。”wifipix创始人闫文闻,道出了“众创空间”孵化明天的精神内核,“不需要关系,不需要背景,一批创新型孵化器,正为新一代创业者的勃勃雄心寻找安放之处”。
把创业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七次创业的兰宁羽创办了天使汇。“我们和投资人一起,发起了两亿宅男基金,从各地高校寻找适合创业的‘理工男’,每人给20万启动资金。赔了,算我们的;做得好,我们会追加投资。在未来5年里,我们准备帮助10万人创业。”兰宁羽说。
“各个科技服务机构之间,正在形成一个服务链条。这是中关村核心区的竞争优势。”联想之星副总经理周自强说,“进行了7期创业特训,投资了100多家企业,我们要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优势,在新一代创业者中孵化出下一个马云、马化腾、柳传志。”
“成功创客”投资“青年创业社区”:用“有温度的梦想”去改变“创业新生代”
“改变年轻创业者的生活方式”,苏菂以这样的想法投入“you+”的再创业。
“买一杯咖啡就能工作一天”,还能享受打印、复印、扫描诸多服务。2011年4月,苏菂创建了“车库咖啡”,让一个个三四人的团队,在此低门槛起步。
接触了数以千计的创业者之后,苏菂对孟德的经历难以释怀:“在距离咖啡馆二十多分钟步行距离的洗浴城大厅里,他一睡就是一年多。”
因为房租太贵,孟德在一家洗浴中心办了一张5000元的会员卡,以平均每天不到30元的代价睡了一年的大厅沙发。那里除了睡觉,还能洗浴,吃早餐和夜宵,算下来十分划算。
创业者能不能不再这样漂泊?2015年4月26日,一个名叫“you+”的青年创业社区,在中关村核心区开业。
在这个12000平方米的社区里,近千名创业者、投资人和创业服务人群将工作生活在一起。在you+社区,目前单人间每月房租在3000元左右,四人间人均1000多元。相对于中关村腹地的优越位置,这样的费用可谓平价。
苏菂说:“我们要让创业者住在一起,打造一个创业者之家。”
拎着两包衣物,董鹏和吴际从小出租屋撤离,搬进一栋“乌托邦”气息的you+社区。做线上电子产品回收平台的他们,成了2000多位预约者中,首批通过筛选的“家友”之一。董鹏说:“在这里,同住在一起的创业者互称‘家友’,生病时会有人送药,创业遇到困难时‘邻居们’可以为你支招。”
“you+”还吸引了“成功创客”、小米创始人雷军的投资。
“我也在北京的地下室漂过,you+做的是能给漂泊中、创业中的年轻人,互帮互助正能量。”小米投资峰会上,雷军当着众人面说,“这里是一个有温度的梦想,如果不是因为承诺小米其他合伙人,小米是我最后一个创业项目,我就一定要加入you+,跟他们一起去改变一代年轻人!”
把“中国孵化器”开到“美国硅谷”:在不断融合中进入“全民创客”时代
“了解他们的规则,融入他们的规则,参与他们的规则。”
对于中国未来的创新创业,清控科创董事长秦君,谈到了“融合的力量”。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地区,有一家孵化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孵化器。它有着一个中国名字——中关村科创硅谷孵化器,由海淀区政府与清控科创共建。
秦君至今记得,“美国加州副州长Gavin Newsom发来贺信说,硅谷是一个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地方,在硅谷的核心地带融合发展,能得到一个充满活力并富有成效的氛围”。
“我们到美国成立孵化器,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模板。”秦君说,“希望通过建立硅谷孵化器,搭建一个全新的创新创业平台。”
把“中国孵化器”开到“美国硅谷”,在不断融合中提升综合能力;找准全球创业的“台风口”,在不断融合中进入“全民创客”时代。
北京创客空间创始人王盛林说:“由硅谷兴起的硬件创业风潮,特别是智能硬件创业风潮,让中国创客从爱好走向创业。”
“过去10年,中国创客走过了以‘启蒙’和‘创业’为特征的1.0和2.0时代。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底到2014年底,有超过1000家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在中国诞生。到2014年底,各地创客空间总数超过50家。”王盛林说,“未来5年,中国创客将进入‘全民创客’时代,也就是3.0时代。”
在王盛林看来,中国经济创新变革的两大核心力量,就是“互联网+”和“创客”。互联网通过对于用户和数据的链接带来了更多的“模式”创新,“创客”通过对新技术和算法的连接带动了更多的“技术”创新。创客将进入上承互联网和各传统产业,下接整个大众的链接时代。
“众创空间是一种新模式,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海淀区代区长于军说。
改革先锋如何跑出“加速度”?在创新中培养产业领袖
[导读] 改革先锋如何跑出“加速度”?来自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新闻调查。
改革先锋如何跑出“加速度”?
——来自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新闻调查(二)
本报记者 韩义雷 刘晓莹 罗 冰
“给创业者提供的服务收费吗?总理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龙佑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高玲说。
5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创业会客厅”,访问了政策窗口、知识产权窗口、社保窗口、法律窗口。“海淀区代区长于军介绍了情况。我们在法律窗口告诉总理,这里贴了22项法律咨询项目,前期全是免费的。”高玲说。
“创业需要什么,就应该配置什么。”于军说,“希望有更多资源能够在这里开放,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帮助科技小微企业创业了。”
对于中关村核心区的改革,李克强表示赞许。于军清楚记得:“总理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必须跑出加速度,这是政府的应尽职责。”
一张办公桌就能注册公司:构建全球创新创业“精神地标”
“两平方米,一张办公桌,就能注册一家公司。”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主任赵新良,这样描述“集中办公区”。
2014年9月19日,34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被中关村核心区认定为集中办公区。连同此前的11家,至今已有45家创新创业机构被认定。作为最新一批集中办公区的代表,赵新良说:“改善创业环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集中办公区将为创业企业在工商、税务、创业咨询、投融资等方面提供服务。”
当前,中关村核心区着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初步形成传统孵化服务机构与新型服务组织并存,实体孵化与虚拟孵化结合,国有、民营、民非等多元机构性质互补,服务内容涵盖投资、孵化、培训、联盟等环节,服务范围覆盖项目发现、团队构建、企业孵化、专业技术服务、后续支撑等全价值链条的区域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
在实体孵化的集中办公区授牌的同时,代表虚拟服务的中关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也正式启动。通过提供支持创新创业的专业服务、政策扶持,中关村已与创新创业紧密相连。“中关村就是创新创业,中关村就代表潜力。”一位初到中关村的创业投资人在微信中感慨。
“即便在‘硅谷’,创业者也很难在一间咖啡馆中获得诸多专业创业支持;在中关村,一张咖啡桌就可注册公司,这种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已经超越美国‘硅谷’。”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说。
外汇管理改革助科技企业贷款:抢下海外大单有了“底气”
“中小企业借‘外债’,以前根本连想都不敢想的好事,竟然让我们赶上了。”在借款协议上郑重签上名字后,绿色金可高级副总裁赵纯一兴奋不已。
3月23日,绿色金可、和隆优化和威联德骨科3家中关村核心区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低成本海外借款,成为首批借得“外债”的北京科技企业。这意味着,我国外债宏观审慎管理外汇改革试点在中关村核心区正式落地。
“我们经常在海外采购生产原料,如果能直接在海外借钱、就地用外汇采购就好了。”赵纯一脑海里曾闪现过这样的想法。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只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中资的中小企业根本不可能在海外借到外债。
3月10日,北京外汇管理部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外债宏观审慎管理外汇改革试点实施细则》,经海淀区、中关村管委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将可打破中资企业不能借外债的藩篱。
赵纯一清楚记得,通过海淀区金融办的试点企业审批后,他3月11日向银行提交申请表和企业材料,第二天就接到通知通过了借款审批。3月17日,上千万元的贷款就打到企业账户上了。
这么大一笔款项,从申请到到账不到一周,在赵纯一多年经营企业的经验里从没遇到过。更何况,这次的借款来得相当“物美价廉”——不少资质和信用度较低的中小企业,在国内拿到贷款的综合融资成本高达8%或9%,而如今“外债”的综合融资成本只有4.5%。
赵纯一算了笔账,以这次申请的约1200万元人民币的外债为例,如果从国内银行或贷款公司借,融资成本要比从国外借贵好几十万元。“这下抢那两笔海外大订单可有底气啦。”
在创新中培养产业领袖:用新型研究院缝合“两张皮”
“把产业共性问题当成课题,高校、院所科研更具针对性;项目收益50%以上归核心团队支配,激发了科研人员积极性;项目完成后由中心内最合适企业组织实施产业化,保证了企业参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王茤祥说。
如何“缝合”科技和经济的“两张皮”?在中关村核心区支持下,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成立,探索新的体制机制。“该研究院将按照各产业领域的技术需求,组织大学、院所科研团队设立研究实体,并遴选出覆盖该领域全产业链条的若干企业,结为创新共同体,围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进行研究与转化。”王茤祥说。
北京市科委、海淀区政府、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共同出资10亿元,组建了协同创新母基金。
王茤祥说,研究院采取“研究院—基金”二元耦合运营架构,13个协同创新中心也有13支子基金。每支子基金20%—30%来自母基金,创新共同体核心成员参与,其余来自社会资本,这样就做到了“目标一致、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行动同步”。
该研究院将实施“产业领袖”培养计划,打破传统以考试、论文为重点的考核方式,把产业化成效作为考核标准。采取“双课堂、双导师、双身份、双考核”模式,首批将培养100名产业博士生。
“在创新中培养产业领袖,并以知识产权与地方产业发展合作,研究院实现了大学与大学、大学与产业、企业与行业、创新与人才培养、首都知识经济与地方产业经济的协同。”王茤祥说,“每年培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100人以上,创造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大技术50项以上,新增创新创业企业10家以上。”
建起科技服务“天猫商城”:专利竞价无形资产评估在线完成
有技术却不知该卖给谁?有钱却不知到哪儿找技术?
为了填平“鸿沟”,中关村核心区推出了“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买卖双方在注册之后可以通过这个科技服务的“天猫商城”,享有信息发布、挂牌公示、展示推介、在线展会、在线交易等在线服务。
“该平台承载着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服务两大功能。其中,技术转移功能,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中的核心环节及各环节所需的共性服务,通过供需信息发布、实时竞价交易、项目专题路演3个板块来实现;知识产权服务功能,是面向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和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通过提供检索、咨询、代理、评估、法律服务、融资、谈判、交易等全链条服务来实现国际技术转移。”海淀区知识产权局局长王英说。
作为信息大厅,该平台可以进行全国各地自主交易供需信息发布;作为交易大厅,可以进行确权项目挂牌公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竞价交易;作为服务大厅,可以进行研究机构、服务机构、投资机构支撑服务;作为资讯大厅,可以进行展会公告、交易公告、最新新闻、政策导航。
“该平台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技术交易数据库。平台与中技所共用一个后台数据库,而中技所实现专利交易过千万,这些信息都在我们共用的数据库里,为下一步进行大数据挖掘、整合、分析与深加工等增值服务提供海量数据的支撑。”王英说。
“当今时代,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我们不仅要简政有力,把该放的放到位,更要在监管和服务上下工夫,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释放经济的无限活力。”海淀区区委书记隋振江说。
摘自 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