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和未来南京江北新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南京高新区在这一轮发展中,将紧扣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要求,坚持‘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载体、平台、金融、文化等高端要素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能力,为全面建成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南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支持包括南京高新区在内的苏南5市8个高新区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高新区又一次站在了创新创业发展征程的历史新拐点上。
高起点精准定位 顶层设计抢眼
面对未来发展,南京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区、机制创新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合作先导区和军民融合试验区”的发展定位,争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排头兵。
在创新驱动示范区上,南京高新区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向园区产业链、技术链高端核心环节攀升,率先探索依靠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为实现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示范。
在机制创新引领区上,南京高新区通过激励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创新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等机制,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在高端产业集聚区上,南京高新区加快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率先在软件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北斗卫星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创新型产业集群。
在开放合作先导区上,南京高新区加快推进对外合作、开放交流,汇聚全球高端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推动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建设吸纳全球高端创业创新人才的人才特区以及辐射带动南京创新发展、内生发展的科技创新创业中心。
在军民融合试验区上,南京高新区探索实践北斗卫星应用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加快推进北斗行业应用和产业化进程,共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规模化应用。
目标瞄准世界先进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南京高新区着眼体制机制创新、着眼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着眼推动产业升级领域,通过两个阶段分步实施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第一个阶段2015-2017年,以苏南一流国家级高新区为发展标杆,重点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人才引进培养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与探索。到2017年,主要科技指标达到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先进水平,基本建成与现代产业体系高效融合、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高效体现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第二个阶段2017-2020年,着力科技体制改革上取得重要突破,努力形成创新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
“创新”要素贯穿全程 全方位打造创新生态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南京高新区积极发挥南京科教资源密集优势,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创制技术标准;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二是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创新校地合作模式,畅通高校、科研院所优秀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渠道。充分发挥院地共建创新创业载体在聚集人才、孵化企业、成果转化以及支撑园区产业创新提升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南京紫金(高新)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引导不同投资主体参与孵化器建设。加快信用、法律、知识产权、管理和信息咨询等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
加快重大载体平台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南京高新区重点围绕软件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北斗卫星应用和智能电网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重大载体平台建设,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是加速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软件及电子信息产业建设成为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的特色软件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中国一流“药谷”,北斗卫星应用产业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及应用产业园区。二是加快重大载体平台建设。加快南京软件园、南京生物医药谷、南京卫星应用产业基地、智能电网产业园、“云计算与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文化创意与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载体平台建设。
创新要素集聚,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南京高新区重点推进资本、人才和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大力推进科技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一是推进科技金融体制改革创新。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提高科技投入的集成度和使用效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支持区内企业开展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利用“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中央“千人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等人才计划,建立“引凤工程”基地,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海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三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机制。实施企业专利布局项目。促进创新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
推进开放创新与合作,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南京高新区积极搭建国际化发展平台,大力提升企业和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促进国际间、区域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一是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园区企业将国际先进技术“引进来”,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走出去”。二是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与以色列等先进国家和地区,以及卡耐基?梅隆大学等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加快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建设。三是强化区域创新合作交流。推动南京高新区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其他园区之间合作交流。鼓励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周边扩散,辐射带动苏中苏北等周边地区的创新能力提升。
探索军民融合共推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新机制。南京高新区积极争取在交通、减灾、电信、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智能化服务示范应用工程,促进军用与民用技术的互通交流。
一是完善军民共建机制。建立市区两级领导小组的工作推进机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在南京高新区共建国家重点布局的军民融合北斗产业基地。二是营造北斗产业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在南京高新区的发展和应用推广。三是加强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牵头组织全省北斗区域重点应用示范,编制“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江苏区域专项)”方案,在交通、安全、工业等三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北斗示范应用工程。四是促进军用与民用技术的互通交流。促进军用与民用技术的衔接与协调,促进军用与民用技术资源、技术开发需求的互通交流和技术双向转移,建立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中心和平台,发展军民两用技术。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