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经济独领风骚
尽管奥巴马之前提出的新能源计划被认定是破釜沉舟的一试,但仍有不少经济学家对此表示了赞赏。在奥巴马看来,这次冒险的一大伏笔就是通过发展新能源来激发久违的技术革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营造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彻底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
在此次1200亿美元的科技刺激基金中,可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就占了468亿美元,可谓是独领风骚。新能源开发备受关注不仅由于传统的化石燃料即将耗尽,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的态势正愈演愈烈,而这与找寻替代能源的成本下降以及新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也是密不可分的。
1月16日,奥巴马在参观俄亥俄州的一家工厂时表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计划用3年时间促使美国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一倍,并提高3/4联邦政府建筑及200万家庭的能效。
2月24日,奥巴马在国会发表的首次演讲中大力号召加强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并重申将在3年内使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产量翻一番。他表示,要想使美国经济真正转型,并使地球免遭气候变化之苦,生产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
4月27日,面对600多名院士,奥巴马郑重表示,清洁能源是当代的“伟大计划”,其将成倍增加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等3家主要科学机构的经费,并将在能源部下成立先进研究项目局。
而在遭受冲击最猛烈的汽车界,大家也不约而同地将希望寄托在了尚未普及使用的新能源汽车上,期盼以此带动这一支柱产业乃至全球经济重振雄风。今年,德国宝马公司等欧洲众多汽车厂商都将陆续推出研发的新型清洁能源汽车。而早在去年11月下旬,美国加州的部分城市就与一家企业定下协议,联合建设全美首个电动汽车充电网络,以鼓励更多人使用电动汽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按照这一总投资额达10亿美元的计划,加州将把100万辆使用汽油的机动车置换成电力机动车。
奥巴马表示,掌握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将领导21世纪。美国目前的太阳能产量落后于德国和日本,维持其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车运转的电池也是“韩国制造”,这些情况都势必会刺激和促进美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奥巴马指出,在预算草案中,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以及清洁煤技术等每年都将获得150亿美元的投资,帮助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此外,美国今后数年还将在能源研究上投入数十亿美元。
奥巴马还呼吁国会进行相关立法,以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他还于4月16日呼吁在全美建设高速铁路系统,以缓和交通拥堵、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在环境清洁领域投入72亿美元刺激资金,奥巴马的决心可见一斑。
随着低碳理念逐渐深入民心,国际碳市近来也变得十分炙手可热。对冲基金等投机热钱在次贷危机中受挫后,纷纷撤出地产、金融领域,新兴且前景良好的“碳资产”也就成了他们的上上之选。目前,美国硅谷约有80%的风险投资基金都从信息技术转向了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技术。而新能源也成为了美国风险投资的第三大行业,仅次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行业。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硅谷IT企业转做太阳能等新能源业务,硅谷也因此有了“太阳谷”的戏称。
据联合国环境署最近发表的报告预测,全球新能源产业还将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未来几十年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将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的就业岗位将超过化石燃料领域。而光伏和风电产业的发展也将明显受益于奥巴马的新政。以光伏发电为例,专家预计,未来5年内,仅美国市场的太阳能发电设备需求量将是2007年全年新增容量的5.8倍,光伏产业的增长率也将至少达到30%以上。
事实上,奥巴马倾心于新能源经济并非毫无缘由,其强大的能源环保智囊团都为新能源发展的计划贡献了自己的心力。奥巴马的能源和环境小组主要由忠于环保的环境学家组成。小组中大部分人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环境变化上,诸如如何提高能效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能源和气候变化助理卡罗尔·布朗内,环保署署长莉萨·杰克森,内政部部长肯·萨拉扎,白宫环境质量委员会主席南希·苏特蕾都是这方面的代表。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朱棣文出任能源部部长,也被认为是奥巴马看重新能源发展的原因之一。朱棣文大力倡议开发清洁能源,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代表人物。此外,在国会中,各派的力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加州的议员占据了议会主要的委员会并起领导作用。截至目前为止,美国行政和立法机构的大部分席位都被那些强烈支持新能源和环境计划的人士牢牢控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