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北京市正在研究拓展服务业开放的深度与广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的领域,再推新举措;另一方面,正在研究服务业扩大开放与京津冀战略的融合,与自贸区政策集成共享。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首批复制推广经验有望在2016年5月推出,部分政策有望在京津冀率先推广。
此外,在中央部委层面,除了继续大力推动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之外,2016年商务部将结合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着力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电信、互联网、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2015年5月,经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将在3年试点期内率先推动科学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和旅游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扩大开放,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11月,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提出首批11项开放措施、22项改革、141项具体任务。
北京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表示,首批开放措施推出之后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比如外商投资飞机维修项目,取消中方控股的限制,已经有中外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下一步,北京将与商务部一起,向中央有关部委进一步提出开放新的领域,同时也跟北京其他部门提出更多的开放保障措施。”闫立刚表示,包括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水平、营造公正公平环境、完善信用体系、通关便利化的一些措施,将在2016年适时启动。
同时,作为国内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北京肩负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探索经验的重要使命。据了解,北京市目前的探索正在按照“边试点、边总结”的思路进行,首批可复制推广经验有望在2016年5月京交会期间推出。
北京市还在研究服务业扩大开放与京津冀战略的融合。闫立刚表示,利用“一带一路”、京津冀、首都新的功能定位等契机,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上将进一步发展。
另据了解,北京市正在积极复制国内自贸试验区经验,并研究探讨服务业扩大开放与天津自贸区政策优势互补,形成集成共享局面的可行性。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表示,服务贸易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尤其是软实力,现阶段按照国际经验,制造业大国在服务贸易项下会有很长一个时期处于逆差。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是服务贸易一直是逆差。对于我国来说,需要专利许可、金融、高端物流、营销以及教育培训等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开放。
邢厚媛表示,北京市重点在教育、金融、互联网等六大领域开展开放试点,与此同时,4个自贸试验区也已经有了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开放的进一步安排。这些会形成“十三五”时期我国服务开放的总体布局。预计到“十三五”期末,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将突破1万亿美元规模。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服务业的扩大开放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关键是要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推动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简化行政审批,让市场更多地发挥作用,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这都是北京市在试点服务业扩大开放,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过程中要做的重点内容。孙韶华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