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被列为天津市‘1+11’功能疏解平台,写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已有国家仪器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水上硅谷等25家企业完成签约注册,并与800余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在近日由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和天津市宝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协同创新、共建共赢——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论坛”上, 天津市宝坻区委书记陈浙闽在论坛上表示,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努力,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据了解,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北京和天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天津市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科技城地理位置优越,距北京、天津均在一小时车程内。科技城定位为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跨区域产业协作区及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将以智能绿色产业为突破口,以互联信息产业为纽带,结合传统产业形成“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装备、智慧物流”四大智慧产业,并针对创新创业需求,完善创新服务产业链,打造创业服务产业,最终发展形成I5E产业体系。
到2020年,科技城将建设成为京津双城联动干线的协同枢纽、智慧产业的发展高地、创业梦想的成长沃土,成为京津冀创新创业的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的示范区、产城融合的典范。
此次论坛上,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天津市宝坻区政府签署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合作备忘录,中关村发展集团、中科院创新孵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北大科技园、清华紫荆创新研究院与宝坻区一起签署了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协议,五方共同将中关村的核心创新要素在宝坻聚合,打造全新的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还有20家企业、联盟和科技服务机构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宣鸿表示:“中关村管委会将继续大力支持中关村企业、联盟、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服务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建设,共同带动宝坻创新创业环境和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 同时他也介绍说,未来两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陆续开展跨区域园区链建设试点,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支持延庆—张家口绿色冬奥零排放试验区及能源互联网产业示范区、石家庄(正定)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开展各具特色的创新园区试点,探索跨区域科技创新园区链建设模式及合作机制。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