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高效定制化生产 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变革
  • 作者:高明静
  • 点击数:587     发布时间:2016-07-18 09:39:00
  • 分享到:
关键词:

制造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过,各个国家纷纷制定了不同的工业发展策略,如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AMP2.0等。实际上,这反映了全球制造业、工业界的一个发展趋势,即通过持续创新,实现智能制造。近日,2016中国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人员就“协同创新,推进智能制造”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如果说工业时代是把人变成机器,信息时代则是把机器变成人。过去一年,中国的工业4.0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展开,大家一味地去买机器人,认为把生产线换成自动化大批量的生产就是工业4.0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工业4.0其实很简单,其核心就是满足人的需求。

北京飞马旅发起人郭昕表示,工业4.0的产品是能够和人对话的产品。未来的工业产品是C与C之间共通和交流当中差异所产生的服务。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应该越来越人性化,人的需求应该通过生产力的提高得到最大满足。把人的价值摆在产品价值之前,先看到人,再看到技术,最后看到产品,这才是工业4.0要走的一条正确的道路。

什么是智能制造?与会人员认为,其实它是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实现人机物一体化合作共事的智能系统。该系统能够进行诸如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学习等智能活动,让所有业界活动变得更智能。工业4.0的实质是如何高效地通过数字化方式来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这是现代工业界的课题。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方法研究分会会长赵敏表示:“未来智能工厂的机器是可以感知人的动作和意识的。现在的机器只是可以跟人协同,却感知不到人的存在。未来的机器是可以感知到人的,甚至可以感知到人的思维,并且可以跟人互动。”

他说,未来的智能工厂,可以实现所有生产线上的智能产品、智能设备彼此之间相互协作,甚至可以实现以混线生产的方式进行定制化生产操作。产品同样也能跟设备相互呼应,要在哪一个设备上用哪个东西,生产完了之后应该贴一个什么样的标签,所有的车间要素都可实现彼此对话。他们彼此之间是有呼应的,因此一切都是可以定制的、完全个性化的。在同一个生产线上,每一个产品都可以用不同的工艺生产。

推进智能制造作为一个主攻方向,企业应该把握好智能制造的五个基本特征,即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和学习提升。结合自己企业自身的特点,从不同起点上稳步走向智能制造。

赵敏表示,中国的工业水平状况比较复杂,研究院请德国人用相同的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估,德国工业的平均水平是3.0,西门子是3.5,而国内做的最好的企业华为也不过就是2.7的水平,国内很多企业就只有1.8、2.1,所以要走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路。

专家指出,不管做什么产品的企业,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尽可能地从企业的方方面面进行数字化。也就是把第三次工业革命生产的数字化设备(如芯片等计算机内核)嵌入到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生产的海量物理设备中去,让这些“哑设备”能够感知系统外部环境,产生数字化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实现这些设备本身的数字化,研发手段的数字化,服务维修的数字化,以及数字化的企业,数字化的供应链。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