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投资效益为中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发挥工业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主力军作用。
——摘自李毅中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应对危机 要抓技改》
李毅中:把技改工作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结合起来
“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把技改工作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结合起来,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各环节,把技改工作作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切入点”。
——摘自李毅中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应对危机 要抓技改》
李毅中: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要落实“四个坚持”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坚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回报;坚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千方百计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能源资源约束;坚持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注重改善民生,保障劳动者生命和健康安全。
——摘自李毅中在经济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 《坚定信心 沉着应对 全力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李毅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要找准切入点
2008年11月27日,李毅中在《求是》发表《坚持扩大投资与调整结构并重》署名文章,明确指出:找准切入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一是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加快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技术,将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工业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二是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在工业行业中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进生产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三是企业和行业管理信息化。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管理等信息系统,强化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管理,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产业链的合理化。
四是产品流通和市场的信息化。推广供应链管理,加强产品市场营销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工业现代流通体系。
五是培育新一代产业大军。
六是推动工业经济延伸发展。
此外还要注重发挥信息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促进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的逐步融合。
一是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加快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技术,将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工业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二是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在工业行业中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进生产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三是企业和行业管理信息化。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管理等信息系统,强化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管理,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产业链的合理化。
四是产品流通和市场的信息化。推广供应链管理,加强产品市场营销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工业现代流通体系。
五是培育新一代产业大军。
六是推动工业经济延伸发展。
此外还要注重发挥信息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促进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的逐步融合。
——摘自李毅中在《求是》发布的署名文章 《坚持扩大投资与调整结构并重》
奚国华: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四点意见
2008年12月2日-3日,“2008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暨国家信息化专家论坛”在湖南长沙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奚国华就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出四点意见:一是加强战略研究,明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目标和方向;二是把握工作突破口,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实效;三是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加强各方协同,形成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合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出色地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大会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题,从工作实践角度,对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信息化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问题开展深入交流、研讨。
苗圩:积极围绕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局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工程院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工业和信息化战略政策咨询、关键技术支撑、科技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副院长邬贺辁等出席签字仪式。
苗圩首先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工程院多年来对国家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发展给予的积极支持和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当前,我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要求,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战略机遇,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转变,逐步转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首要任务。
苗圩首先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工程院多年来对国家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发展给予的积极支持和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当前,我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要求,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战略机遇,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转变,逐步转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首要任务。
苗圩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离不开先进的工程科技、离不开决策咨询机构的支撑和帮助。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出跨学科、跨部门、高水平的优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联合各方面的高层次专家,开展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决定咨询,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他希望社会各方面的专家,能够积极围绕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局,深入思考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发展全局性、方向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问题,为发展谋篇布局,共同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协议,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工程院将本着“积极抓进、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围绕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的重大战略和科技问题,就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支撑、重大科技专项合作、科技普及活动等合作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工程院长期合作的机制。
娄勤俭:加快发展信息产业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2009年1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在《经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加快发展信息产业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全文如下:
加快发展信息产业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信息技术具有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多的影响下,信息产业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2009年,全行业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努力保持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增长,为实现全国工业增加值实现12%左右的增速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把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产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保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稳定性,同时针对新情况,争取出台扶持力度更大的产业政策。推动建立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业、创新。继续实行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条例、软件与集成电路发展条例尽快出台。
二是制定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重组兼并,力争短时间有所突破,形成新的增长点,带动行业发展上台阶。重点发展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关键元器件及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以及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信息服务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启动“十二五”规划的预研。
三是精心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核心技术,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重大专项为依托,提升集成电路、核心元器件及专用设备工艺技术水平。大力推动实施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加快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是引导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推动彩电行业转型和平板产业发展,完善平板显示产业链。推进集成电路企业与电子整机企业的合作,为产业发展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推动多晶硅材料、太阳能电池产业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五是推动企业联合和合作,扶持培育大企业,进一步推进大公司战略,做好对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单项产品“小巨人”,完善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配套、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
六是继续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创新外资利用方式,鼓励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研发中心,稳定并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出口方式转变,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完善产业损害预警系统。认真研究解决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七是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深入开展,研究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形势下,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选择机床电子、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应用电子产品以及RFID等重点应用,并予以集中扶持,做出亮点。重点推进电信机房节能、计算机产品节能和电机节能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建立面向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共性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
杨学山:做好“两化”融合实验区必须找准切入点 抓好典型示范
2009年3月23-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了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培训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杨学山指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做好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必须找准切入点,抓好典型示范。既要有长远规划思路,又要明确当前的着力点,抓住重点,务实推进。在区域层面如何找准推进两化融合切入点方面,杨学山指出,一是要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做强主导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支持地方特色产业;二是要加快推进区域内物流产业发展;三是建立区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服务;四是要促进工业服务业特别是软件服务业发展。
会议上,上海市、重庆市、珠三角地区、呼包鄂地区、广州市、南京市、青岛市、唐山市等八个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试验区开展两化融合试验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进展。会议还邀请了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和中小企业司负责同志及部分两化融合专家,向八个试验区的负责同志系统介绍了工业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金融危机背景下产业调整和振兴的相关政策。
各试验区负责同志表示,会后将认真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争取早出成效,在全国的两化融合工作中起到典型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