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宁波市科技局获悉,目前在宁波市,科技成果、技术难题线上展示、撮合、拍卖、交易等可以一键搞定;需求诊断、大数据分析等线下服务更显专业化支撑。而这一切得益于由宁波市科技局主办、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集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宁波科技大市场的投入使用。“小核心、大网络”正加速宁波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质变。
作为宁波科技大市场的主办方,宁波市科技局对外科技合作处处长杨建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宁波科技大市场的开业,让宁波市有了首个扎根创新研发一线的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宁波利用该平台的丰富科技成果、专家人才等资源,借助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将大大降低科技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成本。
以大市场为主体 服务网络遍及宁波各地
近年来,在经济新常态下,宁波把经济发展的步子调至中高挡,致力于淘汰一批产能过剩和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在此过程中,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加大,迫切需要解决技术难题的方法和手段。与此同时,作为成果输出方的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化意识还较为薄弱,研究方向和市场有一定脱节。“由于校企双方信息不对称,互信机制难建立,造成了目前宁波大多以被动服务为主,主动推广服务不易的局面。”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林宏权坦言。
如何紧扣当地需求,为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成为宁波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2016年年末正式投入使用的宁波科技大市场就是该市政府搭台、中介联姻、企业唱戏,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纳米”的创新尝试。
“各类技术成果、专家人才、仪器设备应有尽有,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管家、技术转移等专业服务一应俱全,宁波科技大市场就好比一个科技成果汇聚的集市,实现了科技要素的聚集、聚合、聚变,成为一站式的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据杨建艇介绍,按照“展示、服务、共享、交易、合作”功能设定,宁波科技大市场着眼于“小核心、大网络”,着力打造互联网支撑下的“全方位布局+多元化路径+精准化服务”,发展网格式的技术市场促进体系。
杨建艇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说,“网格式”主要表现在地域和领域两个方面。就地域性而言,宁波下属县市区12个分市场如今都被纳入到了宁波科技大市场服务体系中,可以说宁波科技大市场服务体系遍布整个宁波;就领域性而言,宁波还聚焦机器人、新材料等新兴领域,致力于打造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个性化、特色化的科技大市场,全方位、不留死角地为企业提供成果转移转化服务。
总体而言,宁波科技大市场重点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实现了大市场线上平台的功能拓展。集发布、交流、撮合、对接和交易、支付等全链条服务功能和科技商城、难题竞标、成果竞价、在线展会等特色功能为一体,囊括了技术转移全流程。二实现是线上线下全方位融合,开展主动撮合对接服务。三是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确保专业化服务的可持续。
从现实需要出发 捅破产学研合作“窗户纸”
产学研合作是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佳途径,但是需求与供给信息如何精准匹配、信息爆炸与信息孤岛问题如何解决、企业家和科学家通过什么渠道进行对话交流等都是需要逐一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近年来宁波积极运用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宁波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等网上技术市场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林宏权坦言,“由于科技成果、技术商品的特性,仅依靠网上平台,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对接仍是隔了一层窗户纸。”为此,宁波科技大市场采用线下+线上方式,既组建了实体市场,又搭建了按照市场化运作的线上平台。
“高性能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对接中”“汽车专用塑胶紧固件的工程材料及制造方法待对接”……走进新开业的宁波科技大市场实体服务大厅,校企双方便可通过电子显示屏观看实时滚动的首批上线科技成果对接项目。据了解,拥有4100平方米的宁波科技大市场实体服务大厅主要包括宁波科技成就展厅、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厅、项目路演大厅及服务机构集聚基地等部分,是科技大市场开展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的大本营,目前已经引进各类服务机构6家。
浙江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是首批入驻的惟一高校类第三方服务机构。该中心副主任郑宗波表示:“实体大厅的建设完成将为开展高水平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以及高质量的技术交易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入驻宁波科技大市场之后,可以和其他服务机构实现信息互通,更好地服务地方企业。”
如果说企业寻找科技成果就像是在大海捞针,那么以企业需求拉动技术供给,以买方市场带动卖方市场,为需求双方搭建起科技资源统筹平台则是宁波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一步。作为宁波科技大市场的线上平台,宁波技术交易网让宁波企业有了属于自己的“科技淘宝网”。该平台集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担保支付、网上拍卖、难题竞标及移动终端服务、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突出了线上交易、担保支付等新型服务功能,是科技大市场开展线上技术转移转化的重要保障。
“宁波技术交易网致力于开展企业技术需求竞价,鼓励企业拿出自己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向全社会公开竞标,旨在利用社会上的专家团队等优质资源帮助宁波本土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这种做法可以设身处地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直击企业‘痛点’,服务于企业找技术,解决自身难题。”杨建艇介绍说。
公益性和市场化并举 让科技大市场“永不落幕”
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如何以政府主导,保障公益性,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打造“永不落幕的成果交易市场”,是宁波科技大市场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宁波科技大市场将着眼资源集聚,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保障公益性,计划在5年内建立不少于20家服务站点,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探索构建成熟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林宏权表示,宁波科技大市场运营将以政府为主导,在突出公益性的同时,着力培育市场化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原则,不断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其中,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第四方服务平台运营单位,负责科技大市场建设、维护管理、检查监督、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业绩考核等工作。同时,还将成立以宁波市生产力中心下属企业法人“宁波市生力科技服务中心”为核心,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多类科技服务机构为辅的“1+N”模式的技术转移联盟,并以市场化服务方式,提供主动式技术转移服务。
此外,宁波科技大市场将紧抓宁波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历史机遇,不断提升内部能力和网络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供方资源库的建设。在现有635家院校会员基础上,推进成果库和专家库的建设,充实大市场平台的供方资源;尽快对接科技部相关资源,如科技部人才中心的专家库、奖励办的成果库。同时,加快搭建囊括北美、欧洲、韩日、以色列等全球各创新先进地区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提升宁波研发创新整体实力。
二是推动需求征集挖掘网络建设。具体将加快区域站点建设,在现有12个县市区分市场站点的基础上,尽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大型科技服务机构等特色分市场的建设工作,通过横向和纵向多个维度全面布局,技术需求的挖掘和诊断分析工作上基本做到宁波全市无死角,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市场的凝聚作用。
三是加强线下大厅的服务集聚基地的打造。扩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争取尽快完成集聚基地的建设工作。
四是注重技术经纪人和科技专员培育,旨在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力争成为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技术转移专业平台。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