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立足新的发展形势,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领先优势,促进国家高新区的战略提升,实现引领型发展,日前,科技部发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国家高新区的战略定位,着力推动国家高新区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引擎,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点。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的创新特区,积极打造国家高新区“升级版”。
“十二五”时期成绩斐然
“十二五”期间,国家高新区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持续不断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创新成果大量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共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了标志性引领作用,成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主要的战略力量。国家自创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先行先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进行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探索,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抓手。
据统计,2015年纳入统计的146家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25.37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17.4%,净利润1.6万亿元,实缴税金1.4万亿元。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率25.4%,净利润率达6.3%,新产品销售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0.8%。有63家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10家国家高新区增速在20%以上。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国家高新区尤其是国家自创区依然在高基数上保持了较快发展,其中武汉东湖、长株潭、成都等国家自创区年均增速达30%左右,成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开拓“十三五”发展新境界
“十三五”期间,国家高新区如何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全面发挥自身的领先优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在优化结构、转换动力上取得突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开拓发展新境界?
《规划》提出,在发展目标上,到2020年,国家自创区建设成为构筑国家先发优势的示范样板,为全国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国家高新区基本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基本建成若干全球创新高地、国家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中心。新升级国家高新区通过以升促建,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创造能力持续较快增长。到“十三五”末,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240家左右。
在发展原则和战略布局上,《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国家高新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和分类指导,按照择优选择、以升促建、分步推进、特色鲜明的原则,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省级高新区升级,支持在农业科技产业优势突出的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推动国家高新区在全国大部分地级市布局。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统筹中央改革部署与地方改革需求,按照“东转西进”的原则,鼓励支持若干创新成果多、体制基础好、转型走在前等有条件的区域,依托国家高新区积极建设国家自创区,进一步优化完善国家自创区区域布局。
部署九大重点任务
如何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中部署了九大重点任务。
一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吸引和布局一批高水平创新资源和平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新型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建设若干区域创新高地。
二是优化创业孵化链条。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鼓励发展多种创新型孵化器;优化加速服务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三是集聚创新型人才。要引进海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推动“新四军”创业;加强重点人才培育;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四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要支持创业企业发展;发现和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大力发展平台型企业。
五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要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集聚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拓展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打造科技企业信用体系。
六是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
七是加快建设科技产业新城区。要建设新型空间;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生态园区;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宜居宜业园区。
八是扩大全球链接辐射。要加大国家高新区、自创区辐射带动作用;持续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支持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制度、服务和文化环境。
九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要落实推广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鼓励探索政策创新突破;优化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支持国家自创区创新管理体制。
三大保障措施保驾护航
“十三五”期间,国家高新区如何坚定地按照《规划》的要求和部署,坚持以“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为方向,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优化国家高新区、自创区战略布局,着力营造产业生态和创新创业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实现经济、科技、社会、生态和谐统一,有效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此,《规划》出台了三项有力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管理。在实施中加强对国家高新区的管理并探索开放式管理系统。二是深化园区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三类园区建设和加强对新升级国家高新区的指导和督查。三是健全统计评价体系。在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