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新制造、新生态、新动能”为主题的2017年中国(西咸)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举办,并正式对外发布《沣西新城智能制造创新基地发展规划纲要》。来自官产学研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纵论智能制造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做大蛋糕、合作共赢是中国创新的灵魂。创新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表示,《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创新的主攻方向。他指出:“我们应该看到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技术创新实际是一个整合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由众多环节构成、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技术创新存在着责任主体的阶段转移,在实验室成果以前,科技人员无疑是责任主体,但在此之后,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应该要具备综合集成能力,统筹优势资源。”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任国认为,统筹推动智能制造,重在服务平台的搭建。他阐述说,智能制造是陕西省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工程,也是全面提升陕西制造水平,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手段。作为“新制造”,实现的前提是工作体系、产业体系、政策体系的构建。以三大体系为基础,任国重点提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服务平台的搭建。智能制造只依靠制造业企业本身去做依然非常难,必须要形成一个研究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产业协会、企业等协同发展的新生态。下一步,陕西也将在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构建中持续发力,特别要培育形成若干个智能制造研究机构,解决方案的集成商,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商等第三方的机构,重点支持一批特色鲜明、系统集成能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业绩突出的第三方机构加快发展。”
“沣西新城作为西咸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本身就是创新生态建设的先行者和实践者。”陕西省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飞表示,近6年来,沣西新城以大数据为突破口,已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和创业创新生态体系。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和科研中心为目标,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沣西新城再次高举“智能制造”大旗,提出了“智能制造创新基地”的战略构想。
赛迪顾问总裁孙会峰认为:“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组织体系正在瓦解,面向智能制造,以共享经济为核心的新的市场需求、新的制造模式、新的创新机制、新的竞争方式、新的人才需求等加速崛起。”
洪泰智造工场创始人乔会君指出:“人工智能是风口,是资本青睐的对象。人工智能和传统制造结合,才能让中国制造业奠定全球巨无霸的地位。只有人和机器的结合,才是人类真正的未来。”
在SAP全球副总裁看来,在工业4.0时代,互联网的连接、数据的连接、数据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洞察力和预测力,进而对产品和生产工艺流程更具有掌控力,从而重构商业模式。在此过程中,IT平台将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能够将破碎的信息和破碎的技术组合为一个整体,发挥巨大的作用。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用户管理中心总监孙鲲鹏、中航工业翔迅科技公司总经理郭颜军从企业实践角度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孙鲲鹏表示,“从传统工业到智能制造,就是从大规模的制造到大规模的定制,数据是核心,可以帮助企业回答你的用户是谁?在哪里?现在有什么需求?海尔智能制造实践的本质是搭建了一个物联网生态的平台,把电器变成了网器,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并通过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应用服务客户,最终驱动业务的成长。”郭颜军则指出,“目前,智能制造领域的很多核心技术都被国外品牌垄断,陕西作为军民融合大省,通过军民融合促进制造业发展是关键手段,大有可为。”
王飞进一步表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源动力和主引擎。沣西新城围绕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一大发展愿景,瞄准“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全流程服务体系,打造基于众包的区域虚拟创新生态,形成具有引领性的智能化产业集群”三大总体目标,聚焦全球开放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高地、陕西省新兴产业增长极三大战略定位,按照“协同创新、服务驱动”的模式,以沣西新城信息产业园的西部云谷为主要载体,启动区、核心区、拓展区三期建设,重点发展“机器人、无人机、工业软件、3D打印、智能网联汽车、高档数控机床”六大产业组团,深入“构建开发创新体系、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夯实工业基础能力、做强军民工和示范、培育服务型制造业”五大重点任务,使智能制造成为沣西新城参与“大西安”建设的重要抓手。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