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处于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腹地的大榆输气管线首站彩旗飘舞,气氛热烈。中国石化重组以来最大天然气开发项目之一--大牛地气田首期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耀仓、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志刚,华北分公司和所有参战油田企业的领导和职工代表共同庆祝产能建设目标的实现,分享春华秋实的喜悦。
14家油田参战单位1300人参加总结表彰大会。36个单位获得产能建设突出贡献和有功单位奖,63个施工队、指挥所、项目部获得劳动竞赛奖。
大牛地气田首期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项目包括开发和输气两大部分。开发部分计划投入248口井,截至10月底已完井217口。现已进入配产的150多口井,平均单井产量高于设计的目标,呈现出实际产量大于预期产能的良好局面。输气工程包括年输气30亿立方米的塔巴庙至榆林输气管线和地面工程建设。从7月17日开始,已通过陕京二线向北京供气,供气以来每月都超额完成供气计划,本月将向北京日供气250万立方米。连同气源地30万立方米的日供气量在内,年供气能力已可达到10亿立方米。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毛乌素沙地的腹地。随着华北分公司勘探力度的不断加大,2000年提交了探明储量164亿立方米,控制储量170亿立方米的地质勘探成果。2001年被中国石化列为"十五"重要资源接替区和五大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2002年9月,大16井、大15井接连获得高产气流,实现了该地区单井产量的重大突破。
由于鄂尔多斯天然气属于世界性难题的低压、低渗储层,单井产量低,稳产难度大。为寻求合理的规模开发方案和工艺技术方法,华北分公司提交了大牛地气田开发先导性试验项目并获得正式批复。2003年,项目启动后,储层识别、保护、改造和优快钻井等关键技术逐步成熟,单井产量快速提高,最高单井产量达到了50万立方米。2004年,开发先导性试验成功,为首期10亿立方米天然气开发方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可靠的依据。同时,在连续三年提交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的基础上,累计探明储量达到2615亿立方米,跨入超千亿立方米大型天然气田的行列。
2005年,总部正式批复首期10亿立方米天然气开发方案,下达了2008年奥运会前向北京提供洁净能源的任务,并要求今年8月份开始向北京供气。为此,股份公司专门成立了以高级副总裁王志刚为首的产能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织调集各油田企业的专业队伍参加会战。3月27日,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誓师大会在鄂尔多斯召开,标志着大牛地气田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
为保证产能建设和向北京供气两大目标的顺利实现,努力建设效益气田,华北分公司围绕"气藏、钻井、采气、管网"四大工程,以创新思维把优快钻井、提高效率作为控制投资规模、实现产能目标和保证工程队伍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加强组织协调,做好施工衔接;推进技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开展劳动竞赛,搭建竞争平台。通过这些富有特色的措施,把传统的大会战和现代的市场化运作融为一体,保证了首期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快速有序推进。
前不久,到大牛地气田进行调研的总部调研组称赞该项目是上游今年的一大亮点,是中国石化产能建设史上最快最好的建设项目之一。
大牛地气田开发大事记
大牛地气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与陕西省榆林市交界地区,是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鄂尔多斯北部天然气探区之一的塔巴庙探区的重要部分。
1985年,首次在伊24井试获天然气流。
2000年,华北分公司首次在塔巴庙探区获得165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储量。
2002年,华北分公司在塔巴庙探区获得探明储量669亿立方米。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未知因素多,储层丰富和单井产量低,中国石化决定实施开发先导试验。
2004年1月,大牛地气田规模开发拉开序幕。经国家储委批准,累计(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2616亿立方米,累计天然气控制储量1029.41亿立方米,累计天然气预测储量1299.67亿立方米,三级天然气储量合计4944.79亿立方米。
2005年1月10日,大牛地气田开发先导性试验地面建设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005年3月27日,大牛地气田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华北石油局、胜利、中原、河南、江汉、滇黔桂等油田109支作业队伍现场誓师。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和"安全、质量、文明、创新"劳动竞赛启动。
2005年7月8日,大牛地至陕西省榆林市输气管线一次点火成功,大牛地气田向北京、山东供气的准备工作就绪。7月17日,大榆输气管线和陕京二线对接输气一次成功。大牛地气田天然气将通过大榆输气管线进入陕京二线直达北京和分送山东。
信息来源: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