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石油和成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合资建设的大型乙烯项目已获发展改革委讨论通过,目前正在等待国务院常务会的最后核定。种种迹象表明,西南首个大型乙烯项目有望在年内花落成都。这一总投资高达212.3亿元的项目被视为成都市产业升级的最大推动力。围绕即将上马的乙烯项目,西南地区已经掀起一股石化基地热潮。
据悉,在成都彭州市隆丰镇和九陇镇,占地226公顷的乙烯项目基地正在筹建当中。今年以来,该项目先后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土地预审批复和国家环保总局对环境评价大纲的批复。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四川筹备该项目已经有十多年时间。
事实上,在乙烯下游项目设计方面,重庆已经走在了成都前面。今年10月,经过专家组评估的《重庆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库策划建议书》出炉,重庆市经委在全国率先打造了一个“项目超市”:109个化工项目涉及总投资额上千亿元,其中30个石油化工项目总投资额近500亿元。
作为乙烯上游工程,成都乙烯项目将上一个1000万吨规模的炼油厂,而今年10月,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于学信也向全国人大递交了关于重庆建炼油厂的议案。重庆市原化工办主任刘杰锋透露,目前重庆已选好了石化项目储备地,计划在长寿打造一个一体化石油化工基地。
就在成渝两地为乙烯项目及下游产品展开争夺战时,四川省泸州市也在悄悄地“异军突起”。该市正计划以化工业为突破口,打造西部最大的化工城,到2015年,力争销售收入达500亿元。而可以佐证这个宏大计划的最新消息是,全球化工三强之一的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已计划在泸州建设一个大型石化储备基地。
目前,尽管重庆已经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但石油化工产业基础却趋近于零。成都和泸州的情况与其类似,前者的工业分布以重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为主,后者打造的西部化工城包括天然气化工、医药化工等6个领域,均没有发展起真正的石油化工产业。无疑,谁率先建立起石油化工基地,就等于抢到了这个正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的先机。
然而,西南地区石油资源的匮乏,无疑是这一地区发展石化工业的最大软肋。目前的初步规划是,由中石油旗下的长庆石化和兰州石化一起通过铁路运输,向四川乙烯项目提供裂解原料。
据了解,乙烯是塑料、汽车零部件、纺织品等的上游原料,其特点是投资大、利润高,市场需求大。去年我国16家乙烯企业共18套乙烯装置,产能为626万吨,到2010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1400万吨,到时也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50%-60%。
信息来源:石油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