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新技术开发为丙烯增产“加油”
  • 点击数:1116     发布时间:2005-11-24 08:59:11
  • 分享到:
关键词:



    全球市场对丙烯需求的年均增长率高达4.9%,超过了年均3.8%的乙烯需求增长率。我国丙烯产量虽然从1995年开始每5年翻一番,但仍有较大缺口。为了不断提高丙烯的产量和质量,石化科技人员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丙烯是最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丙烯的需求迅猛增长。我国“九五”以来丙烯产量的年均增长高达16.18%,但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洛阳工程公司工程研究院开发的灵活多效催化裂化(FDFCC)工艺,是一项生产清洁汽油燃料和增产丙烯的先进工艺技术。他们开发的催化裂化增产丙烯助剂LPI-1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LPI-1增产丙烯助剂可使丙烯产率提高1.1个百分点

    灵活多效催化裂化(FD鄄FCC)工艺,是洛阳工程公司工程研究院近年来开发的一条生产清洁汽油燃料和增产丙烯的先进工艺技术。为了进一步完善提高该工艺,他们又针对我国炼油企业普遍拥有较大催化裂化加工能力的情况,开发成功了LPI-1型催化裂化增产丙烯助剂。工业应用结果显示,当LPI-1增产丙烯助剂占系统藏量约4.8wt%时,可使丙烯产率提高1.1个百分点。LPI-1增产丙烯助剂对汽油等产品的性质没有影响,多产丙烯助剂的使用,不会造成汽油烯烃含量增加。在集团公司组织的评议中,专家认为,催化裂化增产丙烯助剂LPI-1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目前,LPI-1助剂已在扬子石化、武石化等多家企业成功应用。

    国际市场对丙烯需求的年均增长率达4.9%

    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等化工产品。其代表性的生产工艺技术主要有蒸气裂解法、催化裂化法和丙烷(丁烷)脱氢法等三种类型。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球目前约有60%的丙烯来自乙烯蒸气裂解装置,35%左右来自炼油厂(主要是催化裂化装置),来自丙烷脱氢等其他工艺的约占5%。其中,催化裂化法生产的丙烯约占炼油企业所产丙烯的90%以上。

    全球丙烯的年产量虽然已从1994的3710万吨增长到去年的6489万吨,但市场对丙烯需求的年均增长率高达4.9%,超过了年均3.8%的乙烯需求增长率,打破了传统的以乙烯为中心的烯烃供需格局。据一些研究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丙烯生产能力虽然将新增2000万吨/年左右,但丙烯供应仍会存在一定的缺口。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丙烯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94年,我国丙烯产量只有174万吨,1995年首次突破200万吨,2000年突破400万吨,2003年已突破600万吨,今年有望突破800万吨。目前,我国丙烯生产企业有60多家,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约20家。其中,大部分为炼油厂丙烯生产企业,乙烯蒸气裂解生产丙烯的厂家相对较少,以炼化一体化为主的生产企业丙烯产量约占全国丙烯总产量的76%。

    我国“九五”以来丙烯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尽管高达16.18%,但由于丙烯下游产品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丙烯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供需缺口越来越大,进口量逐年增加。1995年我国丙烯的进口量只有4.32万吨,去年进口量高达21.3万吨,自给率逐年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机构预测,未来5年,随着新建大型乙烯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和炼油企业的扩能改造,国内丙烯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达5.7%,但同期下游装置对丙烯的需求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5.8%,丙烯资源供应略显紧张。从当量需求来看,丙烯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预计到2010年,我国对丙烯的当量需求将达到1905万吨,供需缺口约825万吨。

    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丙烯生产技术

    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工程研究院院长王龙延认为,根据我国丙烯生产的实际,国外先进的烯烃裂解和歧化技术未在我国实施前,通过催化裂化(FCC)升级增产丙烯不失为一条花钱少、见效快的有效途径。科研、设计和生产单位,一方面要加大对已开发成功的DCC、FDFCC和MIP-CGP等工艺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力度,千方百计增加丙烯产量;另一方面也要适时地开发、引进新的增产丙烯技术,对已有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不断提高丙烯的产量和质量。国外一些公司都在加大对烯烃歧化、C4/C5烃选择裂解、丙烷脱氢等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国内一些科研单位承担的烯烃转化制乙烯/丙烯催化剂及工艺、C4~C8烃类流化床裂解制丙烯工艺等课题也已获得较好进展。要关注对甲醇制丙烯的技术研究。近年来,国内不断有新建甲醇装置的报道,有关甲醇制烯烃(MTO)的工业试验装置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到2010年,我国甲醇能力有望达到1400万吨/年,需求量将达到1231万吨/年。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甲醇资源,努力开发甲醇法生产丙烯技术。甲醇制丙烯技术一旦实现规模化生产,不但可以提高我国甲醇装置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缓解丙烯供应紧张的局面。

    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郝代军认为,虽然目前已有很多国外公司在丙烷脱氢、烯烃转化等丙烯增产技术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我们仍应该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丙烯生产发展道路,如加快多产烯烃的FCC技术的开发,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新开发成功的工艺技术,或与国外同行合作进行开发等。我们要善于结合炼化企业的装置构成、原料组成、下游装置原料需求等实际,进行多种丙烯增产技术的经济性对比,不断优化加工流程,努力做到既可以增加丙烯产量,又可以从整体上实现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丹禾认为,随着扬巴、赛科等大型乙烯工程的建成投产,再加上惠州等新建乙烯项目将在“十一五”期间陆续建成,我国今后几年间裂解制乙烯联产丙烯的产品量将会稳定地按乙烯联产比例增加。但炼油厂副产丙烯的产量也将会有较大的增长。尤其是自“十五”以来,我国炼油企业通过改扩建,大都已发展成为炼油化工型企业,不仅配套有化工装置,而且催化裂化、延迟焦化等装置的加工能力都有了显著增长,所以炼油厂利用化工原料增产丙烯是十分有利的。

信息来源:石油科技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