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2025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年度团队——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金蟾号”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机器人研制团队
  • 点击数:513     发布时间:2025-01-10 10:54:35
  • 分享到:
该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台5kg级地外表面探测自主智能移动机器人,并成功应用于我国嫦娥六号任务,全自主完成了月面感知、移动、取景、拍照和通信等任务,获得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的月面全身照,为嫦娥六号任务留下了珍贵的记录,提升了嫦娥六号的国际影响力,展示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实力。
关键词:

17364786151.png

2025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年度团队——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金蟾号”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机器人研制团队

所属单位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团队领导人

邢  琰

团队成员

刘磊、何健、丁颖、魏春岭、滕宝毅、胡勇、王泽昕、姜甜甜、周鹏、张洪嘉、杨伟奇、高锡珍、张聪、黄煌、谢心如、刘乃龙、仲崇潇、张强、李刚、张猛、高明星、程俊波、张雪松、刘巍、李臣、邵宝贺、颜文翰、刘波、衣学慧、周世安、龚健、王华伟、原大康、李山、郑炜、雷海军、江耿丰、王立、华宝成、郑然、余成武、付伟纯、张建福、刘思远、雷开宇、张慧锋、孙建波、熊琰、曹哲、武延朋、尹路、李晓峰、钟睿明、高浩、杨璐畅、杜东峰、陈睿、王修利、陈晓东、谷强、杨淑娟、季俊峰、郭红凯、李铮、李响、周益、金剑桥、应磊、戈强、韩沛宏、南柯、辛优美

2024主要业绩

及所获荣誉

我国未来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对智能机器人提出了迫切需求。轻量化微小型机器人占用资源少,便于搭载携带,自身机动灵活并能够多机协同探测与作业,是未来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任务的重要探测工具。但月面环境严苛复杂、先验知识欠缺且资源严格受限,对微小机器人本体及其自主智能能力均带来极大挑战。人工智能技术是增强未来深空探测自主能力的关键技术,是国内外航天大国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但受限于器上资源约束及样本数据的限制,目前尚未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自主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

自主智能微小移动机器人是深空探测的有效方式,也是人工智能理论的重要应用与发展领域。地外探测移动机器人既需要承受发射、飞行、着陆和月面工作过程中的振动、冲击、真空高低温、及空间辐射等严酷考验,又需要在有限资源约束下自主适应复杂月面环境并完成探测任务。团队针对月面严苛环境下机器人全自主感知、移动和成像需求,突破了资源受限和小样本约束下的轻量化设计、智能感知与决策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国际首台5千克级地外探测自主智能微小机器人,成功应用于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人工智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突破,具有显著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经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为后续推进深空探测智能化进程,助力我国航天强国建设,以及深空探测人工智能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荐理由

 

该团队瞄准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趋势,面向我国未来载人登月、月球科研站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对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迫切需求,开展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机器人技术研究,设计了新一代智能无人系统架构,突破了有限资源和样本数据稀缺情况下的智能感知与决策等相关技术,研制了世界首台5kg级地外表面探测自主智能移动机器人,并成功应用于我国嫦娥六号任务,全自主完成了月面感知、移动、取景、拍照和通信等任务,获得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的月面全身照,为嫦娥六号任务留下了珍贵的记录,提升了嫦娥六号的国际影响力,展示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实力。同时实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世界深空探测领域的突破,验证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我国掌握全球航天科技主动开启了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引领了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