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宣布,该公司在PTA(精对苯二甲酸)技术国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由上海石化开发的世界级规模和水平的年产80万吨PTA工艺包和成套技术,最近已通过中国石化技术验收,其技术和规模国内领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可望用于建设国产化世界级规模的PTA生产装置。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开发成功,使上海石化在国内第一家率先打破了长期以来PTA技术由国外少数大公司垄断的局面。
漂亮的三级跳
上海石化有20多年的PTA生产历史。1984年,该公司从日本成套引进年产22.5万吨PTA装置。早在1993年,上海石化下属的涤纶事业部就开始进行引进装置的扩能探索。2001年,该事业部完成从年产22.5万吨增量至30万吨的技术改造。2004年10月,再次完成扩产改造,年产能由30万吨增至40万吨,装置主要原料单耗和综合能耗达到国际水平。在此过程中,上海石化结合20多年的PTA生产经验,通过自主创新,在PTA技术开发方面实现了漂亮的三级跳:先是形成了年产30万吨PTA技术,接着形成了年产40万吨PTA自有技术,最终形成了国产化年产80万吨PTA装置工艺包和成套技术。
成为技术“供应商”
作为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上海石化年产80万吨PTA成套技术的开发得到了中国石化的支持。
2002年起,上海石化在开发年产40万吨软件包的同时,同步开发年产80万吨PTA装置工艺包和成套技术。在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的领导下,上海石化涤纶事业部与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并结合华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同研究,对氧化反应器等一系列主要单元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和工艺流程优化。通过该项目的开发,上海石化已形成专有技术15项,申请专利技术5项,其中3项发明专利已获授权。上海石化PTA成套专有技术被众多国内同行看好。
据上海石化高层人士透露,上海石化PTA成套专有技术对外进行技术转让近期正在洽谈之中,双方签约在望。由此,上海石化将成为PTA核心专利技术的“供应商”,让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
带动PTA装备国产化
上海石化有关高层人士表示,开发年产80万吨PTA装置国产化成套技术,并用于建设世界规模的先进PTA装置,有利于提高中国石化在聚酯原料领域的技术地位,打破国外大公司在聚酯原料领域的技术垄断,彻底结束中国PTA技术依赖进口的历史。同时,这项国产化成套技术的开发成功,还可带动PTA装备的国产化,有效降低整个聚酯链生产成本,提高该产业链的竞争力。
据估算,该技术如果投入工程化应用,预计可以节省技术专利引进费约1.9亿元。同时,通过采用国产化设备,还可节省设备投资约1.4亿元。
信息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