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书?能给人以健康的愉悦并能引发人思考的书就是好书。好书能给人启迪,促人进步。
合上《研祥 再造非经典》,我的第一感觉是:一、至此, 研祥已完成了从青年到成年的蜕变;二、研祥正在创造着经典 。本书和六年前《研祥非经典管理》相比,正如现在的研祥和六年前的研祥一样,已经摆脱了成长中的青涩和生理性病痛,正稳步攀登一个新的高峰。这本书虽是管理类书籍,但却凭着一种独有的鲜活和立体感让人欲罢不能,并以新的理论高度再度引起人们对中国企业成长的思考。正在上路的营销新手会对其中一个个真切感人、引人深思的销售故事感兴趣,管理者则会关注研祥每一个发展中的转型时机和转型原因,研究者则会从研祥这个特殊的个体中提炼出企业发展共性的本质。
什么样的书传播价值?是那些能够为人或企业的成长提供借鉴并使他们创造更多新价值的书。研祥科技集团的成立、成长和发展壮大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密切相关,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特定背景唇齿相依,所以,这是一种原汁原味的纯中国式成长。它的创业时机、它的战略转型、它的人才管理以及它的自主品牌的创立都是中国企业成长的缩影。从代理起家到自主研发,从市场导向到市场和研发并重,从规模发展到香港上市,它种种的经历似乎都曾发生在你身边,决策过程的煎熬、转型的不适、市场和生产节奏的不协调,从新手到精英的跌跌撞撞,从“罚款”文化到“提醒”文化的转变,等等,让你再也看不见一个华丽光鲜的研祥,只能感觉到它的努力和质朴,它的汗水和泪水交融时的不妥协,一切仿佛邻家大哥般的踏实和厚重。
这不是一本成功企业和成功人士的传记,更不是对研祥集团领头人陈志列本人的创业颂歌,它彰显的是一种集体经历和集体智慧,看重的是在中国特定历史年代一个普通企业如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变革,真诚歌颂的是敢于挺起中国创造脊梁的企业人的勇气和理想!
什么是经典,“百度”上说,现代人眼中的经典,一方面是历史上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金科玉律的典故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在生活中时常看到或者想起一些人和一些事。研祥将自己的成长模式命名为“非经典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自谦,事实上,近几年,研祥的经历和成就已成为很多高校商学院讲授的经典案例。其实,我们放眼那些赫赫有名的世界500强企业,通用、本田、沃尔玛、索尼、三星……他们成功的路上无不经历过非经典式的创新,只是当它们被世界广泛承认时,当日的非经典就成为了经典。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就是非经典案例被企业发展规律淘汰和承认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动的过程。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谁都没有理由故步自封,谁都不应成为别人的教条。应该像研祥人那样,向权威质疑,向传统挑战,向过去说再见,创造适合于自己成长的经典。也许,这才是本书给读者最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