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年初和年中各大展会的缩水,都让人们对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的质量持怀疑态度。然而正如上海的天气一样,前一天还狂风凛冽,11月3日——工博会正式开幕的这一天却风和日丽,笔者看到: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参展商在缩减市场预算,但最终仍选择工博会作为今年唯一或重点的参展展会,国内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及技术领先企业,通过技术转型,科技创新,纷纷携新品亮相。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境外企业参展意愿依然旺盛,其中不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甚至和发达国家市场同步,这在往年并不多见。据统计,本届工博会的境外参展比例依然超过30%,其中德国、意大利、日本、瑞士、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组团参展。 “科技创新与振兴装备制造业”是本届工博会的主题。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工业自动化展、环保技术与设备展、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展、新能源与电力电工展、航空航天技术展和科技创新展,共七大专业展的集体亮相更是为本届工博会增加了不少亮点。
新能源与电力电工展,上海电气集团、天威集团、河北金风等展示了新能源及电力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
环保技术与设备展中,日本国家展团重点展示日本顶尖环保企业在水处理技术,空气净化、废弃物处理和再利用、节电、新能源、环境监测机器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
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展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展示了以宽待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新应用、新终端,CREE、恩菲斯、亚明、奥的亮、立晶等企业展示了半导体照明技术最新应用及设备制造。
今年新设的航空航天技术展是本届工博会隆重推出的专业展,呈现了中国最先进的航天航空制造水平,并同时展现出了一个广阔的民航市场。它吸引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航天局、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参与,欧直、贝尔、西科斯基、红鹰、海利等直升机制造企业将现场展示实体直升飞机。
科技创新展区带广大观众走进了世博会的世界,全面展现了世博科技。整个场馆被系统地划分为七个区域,分别是:总况展区、世博绿色能源与节能减排展区、世博规划与工程建设展区、环境改善与生态综合治理展区、世博信息与服务展区、世博安全健康展区。其中囊括了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几十项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
工业自动化展囊括了工厂自动化领域的众多品牌,包括西门子、ABB、发那科、富士电机、菲尼克斯、威图、和利时等。 其中不少企业推出了年度新产品。例如Beckhoff的CX5000、宜科HV115系列,伊玛二合一功能的流动温度传感器、伦茨公司L-force 8400系列变频器等都吸引了观众无数眼球。
众多含量颇高的技术研讨会为本届工博会锦上添花。“MES促‘两化融合’——第八届MES(制造执行系统)开发与应用”专题研讨会的召开吸引了国内外MES系统专家、学者、软件开发商及最终用户的积极参与,报告着重于MES在各行业中实施应用效果分析等内容。其中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柴天佑院士等专家的报告受到了与会观众的一致欢迎。此外,“2009第五届中国伺服与运动控制企业论坛”及“新一代嵌入式工业控制与通信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等论坛都集中反映了当今热点技术发展和应用。
一年一度的工博会无疑是2009年中国工业界的饕餮大宴,各个企业充分展示自己的最新技术成果和产品,本期业界栏目将为您详细报道。
APT——先进完美的技术
APT创立于1993年,专门生产按钮、指示灯等低压产品,是中国领先的低压控制部件制造商。APT系列产品通过多年的推广和应用,广泛服务于中国的电力、机械、钢铁、冶金、石化、交通、水处理、食品、包装、纺织、港口、建筑等几十个行业领域,先后被秦山核电站、三峡水电站、青藏铁路机车、神舟六号、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国家体育场(“鸟巢” )等国家级重点工程所选用。2008年8月,西门子依照协议完成对上海二工电气有限公司(简称APT)的收购。在与APT市场部经理杨成(以下简称杨经理)见面之前,笔者对APT的了解大概就仅限于此。然而此次在工博会上与杨经理的邂逅,使笔者认识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APT。
简单的红白黑三色,勾勒出APT简洁大方的展台。展台前方,醒目的展示着此次推出的新产品——金属按钮开关,这是这款产品的首次亮相,将主要为OEM厂商供货,面向更高端的市场。据介绍,这款金属按钮开关的防护等级已经达到了IP65,其触点模块是可分拆式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拆合。在开关体上增加了金属罩壳,提高了开关整体的抗破坏、抗冲击和抗震性,从而对开关体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金属罩壳和金属钮盖使外观装饰效果更加美观,使用领域更为广泛。这款产品计划在2010年1月正式发布。
以前总是习惯地说着APT,但很少有人了解APT这三个英文字母的真正含义。借这次碰面的机会,杨经理为笔者揭开了谜底。A——Advanced,P——Perfect,T——Technology,翻译过来即是先进完美的技术。杨经理介绍,先进完美的技术,是APT永远不变的目标。而这样的技术恰恰造就了如今APT卓越的产品性能。
自从APT建立以来,就一直专注于电气领域,在这个行业中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和成熟的产品技术。杨经理说:“APT一向重视品牌,重视质量。我们在最初并没有像其它厂家那样打低价策略,我们要用事实告诉用户,高品质的产品才是值得信赖的。”的确,APT的产品无论从选材、工艺还是设计,都有着严格的规范,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除了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APT的服务也力求能够满足用户的最大需要。目前APT的服务不仅指售后的维修等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售前和售中的服务。售前服务是指售前的咨询工作,APT会根据客户的使用环境以及具体行业需求提供最适合用户的产品。此外,售中服务也是其服务中的一个亮点。APT会定期派专业人员到客户的工厂中检查和了解产品的工作环境,即为用户发现潜在的危险。这样形成从售前、售中到售后的一整条服务链,不仅是APT对其产品和用户的高度负责,更是一种企业理念的彰显。
当谈到加入西门子后的APT时,杨经理说:“APT自身有着卓越的产品品质和很深的行业积淀,而西门子作为工业领域的领头羊有着很多成功的经验和管理制度,她会为APT注入更多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上的新鲜元素。”
奥托尼克斯——严寒中的橙色风暴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在2009工博会的现场,有这样一抹明亮的橙色,她,卓尔不群,鲜明且突出;她,优雅大气,亮丽而简洁;她,就是奥托尼克斯。
奥托尼克斯是一家韩国传感器和控制器公司,产品多达5000余种,被称为“世界工厂”。在本次展会上,奥托尼克斯带来了PRD系列接近传感器、BJ系列光电传感器等新品,还重点推出了TC4系列经济型温度控制器,有效的扩充了奥托尼克斯温度控制系列的产品线。据奥托尼克斯上海分公司经理史论先生(以下简称史经理)介绍,这次工博会是奥托尼克斯历次展示新产品最多的一次,所有的设备均从韩国直接空运过来。
也许奥托尼克斯在中国市场还是新人,但是在韩国却早已家喻户晓。1977年,奥托尼克斯成立于韩国,经过30余年的奋斗与拼搏,她已跃身为韩国传感器的知名品牌。目前全球员工两千人。
奥托尼克斯2001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2002年正式注册奥托尼克斯电子(嘉兴)有限公司,在浙江省嘉兴市开始本地化制造,先后在上海、广州、北京、成都等地成立了分公司,并开展销售及服务活动。奥托尼克斯的产品主要分为传感器、控制器、现场仪表、五相步进电机共四大类,70多个系列,主要应用在包装机械、食品加工、环保、高铁、电梯、汽车等行业。目前奥托尼克斯的设计全部都在韩国总部,而整个产品线将近90%的产品都在中国嘉兴生产。据史经理介绍,公司已经开始计划将产品设计逐渐过渡到中国,这样也可以生产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充分实现产品本地化。为了更好的为中国客户服务,奥托尼克斯一直实行免费维修的政策,全力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
笔者在奥托尼克斯展台的时间并不算长,其间来参观的与会者络绎不绝,有的驻足观看展品,有的与工作人员进行认真的交流,据悉,奥托尼克斯第一天接待的与会者就有500人之多。热情的与会观众为奥托尼克斯在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宜科——吸引,来自不断出新
笔者与宜科应该算得上是老朋友了,按照常理,认识越久的朋友越没有新鲜感也就没有吸引力,然而,笔者每次见到宜科,总会被情不自禁的吸引,这份吸引便来自宜科的不断出新。此次与宜科相见于2009工博会,一如既往的绿色,一如既往的精致的展位,在那样一个混杂的场景里,宜科宛如少女般亭亭玉立,令人顿觉心旷神怡。“宜科每次的展位都会精心设计,这次宜科的产品太多了,之前用的列车放不下,所以我只能割爱。”宜科副总经理李虹(以下简称李小姐)不无遗憾的说。说是遗憾,但笔者依然能够感受到她掩饰不住的骄傲与自豪。的确,每次见到宜科,笔者总能感受到新的东西。从最初的专注于编码器的厂家,到后来的“领跑工业自动化新趋势”,再到现在的“Sensing Intelligence”,每一次的谋面,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而这份惊喜也确确实实使宜科受益,观众的反馈也许是最好的说明。笔者在宜科展位观看展品时无意间与旁边的观众交流,他说,“每次来宜科展位都会看到新的东西,这让我总是对她充满期待。”笔者猜想,这正是宜科的魅力所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是宜科传递给客户的信号,是客户对宜科建立信心的根基和保证。
此次参展,宜科展出了重载系列编码器、高精度激光传感器、HMI触摸屏、恶劣环境下应用的I/O模块以及直线位移、安全栅等应用于工控各行业的全系列产品。继电器产品中,电力继电器C5系列产品专门为电力行业设计开发,秉承了西班牙的专业技术,使宜科在此类元器件产品中占得先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宜科将产品由8大系列扩充为9大系列,将首次亮相的压力传感器单作为一类。“之所以这样分类,是因为以前宜科无论开关、电感、电容还是光电传感器,都只应用在工厂自动化,而此次推出的压力传感器则是宜科专门针对过程自动化领域推出的产品,我们也希望日后能够向过程自动化方向延伸。”李小姐如是说。
Sensing Intelligence——传感智慧
宜科在此次工博会的主题一下吸引了笔者的目光,“Sensing Intelligence”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在李小姐耐心的讲解下,方知如是:首先,宜科这次带来的激光传感器具有高精度测量的性能,可以用来测量冶金行业中钢板的平整度以及表面非常细微的差别,是相对尖端的产品,并可通过软件和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也就是说,宜科不仅有通用型的传感器产品,今后还会使产品向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其次,宜科早已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提升到了解决方案供应商,面对客户的需求多样性,宜科力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服务,这是体现智能化服务的一个方面;最后一层含义,就是之前宜科选择的自动化工程方向,这个决定做的正确且及时。据李小姐介绍,宜科开始涉足的系统集成业务集中在冶金和汽车行业,她坦言:“上半年,宜科在汽车行业做的不错,这与国家的扶持政策有关,相反在冶金行业不太理想,也是受冶金整体环境的影响。”她透露,宜科将尝试开拓更多新的领域,污水处理、风电等行业都会涉及,希望可以为更多行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展会的现场,总是能看到李小姐忙碌的身影,不仅要顾及客户,还要负责展台的整体情况,就连与记者谈话的语速都要比平时快些,这份辛苦让人感动。谈话的最后,李小姐用她很喜欢的华为总裁任正非的一句话结尾:“我们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以利用,我们只有通过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敬和信赖。”
倡导产品生命周期评估 ABB笑对低碳经济
——ABB亮相“2009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以上从左至右分别为:ABB过程自动化部北亚区兼及中国区负责人柏轲、ABB机器人业务部北亚区及中国公司负责人、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甘林儒、ABB自动化产品部北亚区兼中国区负责人罗森
2009年11月3日, “2009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上海隆重开幕,在这一名企云集的盛会上,ABB旗下自动化产品、过程自动化和机器人业务部携其最先进产品、系统与解决方案盛装亮相,不但精彩的展示吸引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面对低碳经济对于全球经济发展的挑战, ABB在此次工博会上更召开媒体见面会呼吁高度关注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CA),同时在博览会上展示了一系列生命周期评估出色的先进产品和系统,帮助用户提升能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ABB过程自动化部北亚区兼及中国区负责人柏轲,ABB自动化产品部北亚区兼中国区负责人罗森,ABB机器人部北亚区兼中国区负责人、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甘林儒出席会议并发言。
ABB所倡导的生命周期评估通常用来考察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从研发、制造、运行到处置回收各个阶段的对环境的影响。产品在生命周期内所消耗的材料、能源和排放的全部数据被记录在案,并计算出其对全球变暖、臭氧消耗等各类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生命周期评估显示,工业用户应用产品时不仅要关注采购成本或使用阶段,更要综合考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工业用户采用增效节能效果更好的产品,不仅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通过节约能源开支来进一步增加投资回报。
增效节能是ABB的核心业务之一。ABB集团对其产品生命周期评估完全按照ISO 14000系列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进行。据柏轲先生介绍,在产品生命周期整个过程,ABB已经取得了所有主要生产线的环境声明认证。环境产品声明很好地分析了ABB的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罗森先生在演讲中表示,在能源链的每一个环节中,从一次能源到运输、发电、输配电,乃至到最终用户,实际上整个过程中的总能耗占到80%,最终的能源利用率仅有20%。为了节能降耗,ABB将自己所有的产品和系统完善的应用在整个能源链中,帮助各个工业企业大幅降低能耗,最终,ABB可以帮助减少20%-30%的能源流失。
在本届工博会上,ABB向公众展示了一系列高效节能产品与系统,其中包括ABB i-bus智能建筑控制系统、低压传动和高效电机、可扩展的自动化系统800xA、Freelance 800F过程控制系统、绿色船用系统解决方案、ABB最小的工业机器人——“龙”(IRB 120)等等。甘林儒先生在媒体见面会上特别介绍了IRB 120工业机器人,它是ABB在中国本地研发的最新成果,是ABB目前体积最小、速度最快的六轴机器人,具有动作敏捷、结构紧凑、重量小等优点。
当前,增效节能业务已占ABB 2008年销售额的45%。为了巩固在增效节能领域的领先优势,ABB保持稳定的研发投入。2008年ABB的研发投资高达13亿美元,其中大约50%用于增效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在媒体见面会上,ABB明确表示:“在过去十几年当中,ABB在中国一直致力于帮助当地政府和企业实现节能增效的目标。基于全球先进的技术、理念、产品和经验,ABB公司在中国不断提高国内的能源效率和生产管理水平。当然,这些努力不仅局限于ABB公司之内,我们希望ABB的努力能够直接为客户解决问题,同时把这样的努力扩展到其他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最终惠及整个社会。保护环境和社会责任,对于ABB来说,不仅仅只是技术或者商业的范畴,这些任务和责任是ABB在中国最重要的发展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