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厉以宁委员"把脉"投资冲动怪圈
  • 点击数:540     发布时间:2010-03-09 13:01:00
  • 分享到:
关键词: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3月4日下午的经济农业联组讨论会上发言时指出,要摆脱投资冲动怪圈和资产泡沫怪圈,关键在于加紧推进中国经济的转型。


    联组会上,厉以宁话题直指“投资热”。他说:“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就业压力,总是竭力争取项目,扩大投资规模。投资呈不断上升趋势,投资热就不可避免地形成。”


    投资热带来了什么?厉以宁说,随着投资热的形成,信贷急剧膨胀,然后伴之而来的便是通货膨胀和某些部门的产能过剩。通货膨胀和产能过剩并存的状况,使中央政府不得不紧急刹车,转而实行紧缩政策。财政和信贷两个闸门一关,经济增长下滑,失业人数增加,财政收入也相应下降,于是又转向刺激经济的做法。“如此周而复始,便产生了中国经济中的投资冲动怪圈。”


    厉以宁进一步指出,在市场化推进而金融监管制度还不健全、完善的条件下,中国经济中的投资冲动怪圈经常同资产泡沫怪圈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在刺激经济和扩大投资的同时,低利率和信贷规模的增大也往往体现于资产的炒作上。”


    这位经济学家建议,中国经济要摆脱投资冲动怪圈以及与此有关的资产泡沫怪圈,政府不能仅仅停留于“事后调节”的地位,而必须采取“事前调节”的措施,建立预警机制。


    “最重要的事前调节措施,就是加紧推进中国经济的转型,从数量型、粗放型转变为效益型、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厉以宁说,经济转型有助于消除产生投资冲动怪圈和资产泡沫怪圈的基础,收入分配格局也将会相应发生变化,内需随之增大,进而减少经济增长率主要靠增加投资带动的依赖性。


    厉以宁说,投资冲动怪圈和资产泡沫怪圈的背后实质上是经济体制问题。经济转型必须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要尽快由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决策体制转变为市场主导型的决策机制。


    市场成为投资决策的主导者并不等于政府退出了投资决策领域。厉以宁说,某些关系国防、国家安全和重大国计民生的投资决策可以继续由政府决定。凡是竞争性的产业投资,由各类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和利润率预期作出投资决策,投资者承担盈亏责任。这样,既可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现象,还可以使宏观调控措施更为有效。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