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十一五重大石化装备国产化报告:攻关目标基本实现
  • 点击数:834     发布时间:2011-01-26 12:05:00
  • 分享到:
。“十二五”期间,石化装备制造业要瞄准高端,围绕促进石化产业转型提升、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一主题,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高行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全球化经营能力,为我国石化工业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力争跨入世界石化装备制造强国行列。
关键词:

  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业是石化工业的支撑性行业,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能力决定着石化工业发展进程。为了提高我国石化装备设计制造水平,国家“十一五”期间开展了重大装备研制专项工作,先后成功研制了12000米石油钻机、深海油气开采装备、千万吨炼油成套装置、百万吨乙烯成套装置关键设备、百万吨级PTA成套装置关键设备、大型石化通用设备等。此外,30万吨/年大型合成氨成套设备、52万吨/年尿素成套设备、30万吨/年大型磷酸成套设备、60万吨/年磷铵成套关键设备、80万吨/年硫酸成套关键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关键设备、子午线轮胎成套关键设备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也相继实现国产化。通过重大装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并着力开展自主创新,我国石化装备技术水平和制造加工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部分大型设备关键技术和制造加工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体系。

  目前,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年工业总产值约5000亿元左右。其中,通用设备约为2000亿元,石化专用设备约1800亿元,石油钻采运输设备约800亿~900亿元,自动化仪表控制设备约300亿~4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企业达7700多家,其中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造企业近5000家,ASME取证企业约580家,API取证企业超过1300家,均位居世界前列。

  石化产业正在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装置的大型化必然要求设备的大型化。国际上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发展总的趋势是日趋大型化,乙烯裂解装置单线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27万吨/年,聚乙烯、聚丙烯装置单线生产能力已达到50万吨/年。为扭转国内石化等支柱行业重大技术装备大量引进、产业安全和自主性遭受挑战的严峻局面,国务院2006年6月28日发布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将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和PTA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和大型油气运输船舶等列为国产化攻关的重点。至此,一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装备国产化集中攻关,在石化等重点领域声势浩大地展开。2007年4月9日,由国家发改委重大技术装备协调办公室组织的大型石化装备国产化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乙烯、PTA成套技术装备和天然气长输管线设备国产化率不低于75%。2009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等纲领性文件,助力装备制造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

  经过科研机构、装备制造企业和用户企业艰苦卓绝的协同攻关,“十一五”期间,我国石化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进展。截至目前,我国炼油装置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化工装备国产化率也达到80%左右,一大批关键和核心装备摆脱了信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为我国独立自主发展现代石化工业提供了技术装备支持。可以说,“十一五”重大石化装备国产化攻关任务已基本实现。

  如果说“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大石化装备国产化的主要成果还体现在研制攻关领域的话,那么,“十二五”期间,国产化的重点要放到研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并举上来,推动石化装备制造业科学发展和全面提升。

当前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是不均衡的,有些行业进步快,有些行业进展慢。此外,国产重大装备如何产业化、被业主单位和石化项目广泛采用,已成为今后国产化走向深入要破解的关键课题。国产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重大装备只有最终产业化、实现广泛应用才有意义和价值。为此,需要政府部门、项目业主和设备制造企业三方同心合力,任何一方缺失都可能致使整个行动功亏一篑。

  目前,世界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装备日趋大型化;装备研制与工艺技术研发、设计紧密结合;装备机电一体化水平越来越高;发展高效节能、环保型装备成为主流;新材料、新设计和新的制造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十二五”期间,石化装备制造业要瞄准高端,围绕促进石化产业转型提升、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一主题,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高行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全球化经营能力,为我国石化工业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力争跨入世界石化装备制造强国行列。

  由于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点,决定了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电石和焦炭等煤化工产品生产国,也是唯一大规模采用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的国家。

  煤化工的核心技术是煤气化技术装备。长期以来,我国建设大型合成氨、尿素、煤制甲醇装置时,煤气化炉等核心设备都必须依赖进口。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炉、鲁奇加压气化炉、壳牌粉煤加压气化炉等国外主流煤气化炉产品,在我国大行其道。为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煤气化技术方面加大了研制攻关力度,先后自主开发成功四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炉、多原料浆气化炉、航天粉煤加压气化炉、五环粉煤加压气化炉、清华非熔渣—熔渣两段加压气化炉、灰熔聚气化炉等,使我国煤气化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至此,中国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已基本具备了独立自主的技术装备支撑体系。

  由兖矿集团和华东理工大学共同研究开发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863”攻关课题——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在“十一五”期间逐步成熟,并实现了大规模应用的新跨越,我国自主水煤浆气化装置因此走向大型化。目前单炉日处理2000吨煤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装置已实现成功运行,将为我国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产业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