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多省欲与央企对接争取战略布局
  • 作者:刘金松 宋平
  • 点击数:674     发布时间:2011-06-03 10:39: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信息来源:2011年06月03日22:30    经济观察报 

    6月3日,上百家央企负责人赶往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参加一场由河南省政府举行的“央地对接”项目签约仪式。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率该省数百党政官员及企业负责人,就已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进行集中签约。

    河南之前,已先后有贵州、广州、甘肃、山西、浙江等省份向“不差钱”的央企大佬们抛出了橄榄枝。从对接结果来看,各省均获得了超过千亿的“大单”,经济最为发达的广东,更是一口气拿下2.539万亿元的项目合同。

    自2009年以来,宏观经济冷热交替,地方政府对央企的热情却一如既往。不过,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地方政府除了“抢钱”外,更希望能为未来的布局赢得先机。一位参与签约仪式的地方政府官员表示,“如果能争取到央企的战略布局,不仅对地方‘十二五’规划的落实有推动作用,甚至能支撑起一个大的产业”。

    精彩的第一季
 
    据接近国资委的人士透露,河南之后,很多省份还在排着队等着和央企对接。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希望能由国资委联合主办,组织尽可能多的央企参加。国资委的原则是合理调配,既能满足地方的要求,又不至于让频繁的会议成为央企的负担。

    5月12日,安徽省公布了近两年来与央企合作的最新成果。截止到今年4月底,共计签约项目585个,累计投资规模为1.58万亿;所有合作投资项目中,已签约开工的项目为243个,投资金额6177.98亿元。

    从2009年开始,中央政府刺激经济复苏的4万亿元投资被瓜分完毕后,为缓解金融危机后的资金饥渴,拉央企到地方投资即成为地方政府争取资金、项目的一条新捷径。在与央企的全面合作上,安徽是地方政府中的先行者。

    在2009年底举行的“安徽省与中央企业调整结构、合作发展对接会”上,安徽省长王三运提出了与央企对接的“三不”策略,“不设条件,不限领域,不拘形式,只讲内容,最大限度的实现互惠互利共赢。”

    第一年合作,即为安徽带来了不俗业绩,当年与央企合作发展签约项目372个,投资规模超过1.3万亿元,而当年,安徽的GDP才刚刚突破万亿。

    不只是安徽,位于西部的宁夏同样是敞开胸怀拥抱央企。为支持央企对本地国企的重组,宁夏国资委主任黄宗信曾表示,“只要注册在宁夏,税收在宁夏,就业在宁夏,能使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怎么重组都行。”

    地方政府对央企的热情,可见一斑。与安徽、宁夏一样,在随后一年时间里,至少有十多个省份都选择了联姻央企的策略。其中既有位于中西部的甘肃、河南等欠发达地区,也有浙江、江苏等民营经济活跃地区。

    不过,相比同为中部省份的安徽,河南与央企对接的成绩要逊色不少。据河南省国资委公布的数据,该省也曾在2009、2010年集中组织了两次与央企合作洽谈活动,与24家央企签订了28项战略合作协议,2010年与央企合作开工项目投资规模为180亿元。

    2011年,河南开始加大与央企合作的工作力度,将其列为“河南省2011年大招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今年2月成立了由副省长史济春、陈雪枫牵头、省直有关厅局和中央驻豫机构参加的与央企合作联席会议。

    为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招商精神,还特地把最终的项目签约仪式从郑州搬到了北京。一位负责会议组织的工作人员解释说,“离央企的总部近,更能显示招商的主动性。”与以往让央企老总们舟车劳顿地跑到项目所在地签约不同,此次与央企联姻,地方政府多将签约所在地选在央企总部聚集的北京。

    尝到与央企合作甜头的安徽,正在统计一份新的项目单,并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的工作意见》,为央企落地提供立项、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据初步统计,此次拟向中央企业推荐的合作发展项目达600多个,投资规模约1.4万亿。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