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跨越(二)
  • 点击数:623     发布时间:2011-12-21 17:15: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11月28日

   烟台高新区辛安河科技文化观光带

   辽阳高新区45万吨/年PX装置长周期运行22个月,创国内运行新纪录

   营口高新区管委会

   芜湖高新区全景

  烟台高新区:掀开历史发展崭新一页 

  烟台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0家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之一。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掀开了烟台高新区发展历史的崭新一页。

  升级一年来,烟台高新区深受鼓舞、备感振奋,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在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外科技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3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4亿元,增长31.1%;实现营业总收入265亿元,增长24.1%;实现工业增加值61.7亿元,增长20.9%。园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海洋生物技术与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科技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

  作为刚刚进入国家队的高新区,烟台高新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瞄准创建蓝色经济创新型特色园区,高点定位、励精图治,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推动烟台高新区跨越发展、加快崛起。

   辽阳高新区:升级促园区实现新跨越

   作为辽宁省辽阳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试验田和一面旗帜,辽阳高新区20年来在辽阳的发展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到“十一五”末,辽阳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亿元,是“十五”末的3.2倍。

   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实现了辽阳高新区20年的发展梦想,同时这也为辽阳高新区新一轮更高层次、更高标准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辽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举全市之力支持高新区发展建设的决定,将辽阳高新区规划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辽阳高新区也以此为契机,精心编制高新区新一轮发展建设规划,强力打造芳烃和工业铝材两大产业集群,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水平。今年1-9月,辽阳高新区完成营业收入488亿元,增长40.2%,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未来,辽阳高新区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壮大产业集群为主攻目标,以空间拓展和配套体系升级为主要手段,以创新能力提升为重要支撑,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高新区。到201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争取达到1500亿元以上。

   芜湖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

   芜湖高新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中南部,规划总面积178平方公里。芜湖高新区始建于2001年,目前,园区共有企业300余家,2010年园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13亿元。

    成功晋升为国家高新区为芜湖高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芜湖高新区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快建设步伐。一年来,芜湖高新区重点加强了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1-9月,芜湖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34.6亿元,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节能环保、电子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四个主导产业,打造了以奇瑞新能源、海螺集团、华东光电等为代表的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群体。

    未来,芜湖高新区将按照“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积极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力争到2015年,芜湖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50亿元,营业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其中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

   营口高新区:建设辽宁渤海科技城

   2010年对营口高新区来说是一个重要年份,2010年7月,辽宁渤海科技城被列为辽宁省政府重点支持的惟一综合性科技特色产业基地;2010年9月,营口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2010年10月,营口高新区全域被列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

    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以后,营口高新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营口高新区以升促建,呈现出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投资环境优越、机制运行顺畅的发展新格局。2010年年底,营口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457.8亿元,同比增长41.7%。营口高新区以辽宁渤海科技城建设为工作重点,通过开展集群招商,打造科技研发总部基地,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格局已经拉开。 

    营口高新区已站在全面转型和“二次创业”的全新起点。未来,营口高新区将按国家高新区定位,充分体现出“高”、“新”特色,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努力方向,以打造科技研发总部基地,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技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为目标,努力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唐山高新区:“四位一体”建高水平园区

   成立于1992年的唐山高新区规划面积为4.5平方公里。园区现有企业570家,经济发展质量自2005年起连续多年在河北省4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名列第一。

   自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以来,唐山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批复精神,按照“四位一体”的定位,充分发挥创新优势,取得明显成效。唐山高新区成功培育了焊接、机器人等特色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正在加速崛起,其中焊接产业基地规模为中国第一、亚洲第三、世界前十。

   未来,唐山高新区将大力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强区、人才兴区、环境安区四大发展战略,努力建成科技创新引领区、高端产业聚集区、现代化城市核心区,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高水平国家高新区,争取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

   安阳高新区:崛起中原高新技术产业新城

   从1992年8月建区,到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这19年是安阳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19年,同时也是安阳高新区励精图治、开拓奋进的19年。“十一五”开局以来,安阳高新区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生态靓区、依法治区五大战略,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安阳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30%以上的高位增长速度。“十一五”末与“十五”末相比,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14倍、4.52倍、4.76倍。目前,安阳高新区共有各类企业727家,已形成了光伏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四大特色产业。

   站在国家高新区的新起点上,安阳高新区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空间支撑、产业支撑、基础设施支撑和软实力支撑,打造成区域特色鲜明的中原高新技术产业新城,争取“十二五”末园区营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南阳高新区:提升内涵促区域经济发展

  南阳高新区1995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规划面积24.83平方公里,管辖面积48.06平方公里。南阳高新区光电产业基地于2009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南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

   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一年以来,南阳市政府为园区新规划了15.63平方公里的项目用地,南阳高新区组织编制了总体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建设了经十、纬七、纬八等三纵四横7条道路,规划区内实现了五通一平;开工建设了防爆消防车、福建中恒通集团汽车配件等11个项目,预计这批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360亿元。

  未来,南阳高新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做强光电、防爆传统特色产业,做大新能源汽车、防爆消防车等特种车辆、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充区域经济总量,提升内涵。

   齐齐哈尔高新区:打造高科技现代化新城区

    齐齐哈尔高新区始建于1992年,先后被授予国家火炬计划齐齐哈尔重型机械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十一五”期间,齐齐哈尔高新区发展迅速,累计进区企业达18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26亿元。

    自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以来,齐齐哈尔高新区秉承国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赋予的发展使命,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引领发展,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创新战略,强化服务支撑,全面推进齐齐哈尔高新区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今年1-8月,齐齐哈尔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16亿元,同比增长61%;工业增加值75.6亿元,同比增长59%。

    未来,齐齐哈尔高新区将坚持走“创新—集群—高端—生态”的发展路径,实行“一区五园”发展格局,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生物、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园区成为核心技术的研发生产基地、科工贸共同发展的示范基地、总部经济的汇集基地,逐步发展为高科技现代化新城区。

   青海高新区:走青藏高原特色工业化道路

   青海高新区是青藏高原上惟一的高新区,重点发展青藏高原生物特色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大力建设以生物技术、中藏药加工、高原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的高原特色生物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今年上半年,青海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同比增长30.3%。园区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家,占园区投产工业企业总数的16.9%。青海高新区特别注重加强循环经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集约利用土地。2010年,青海高新区万元产值能耗0.0137吨标煤,GDP万元产值能耗0.0328吨标煤,单位土地面积工业产出率达到3328万元/公顷,位居青海省前列。

   “十二五”是青海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园区将在主导产业集聚、区域功能完善、自主创新提升、发展环境优化、投融资体系建设5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为走青藏高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在青海的发展模式做出更大贡献。

   渭南高新区:建关中东部崛起开放门户 

   渭南高新区位于陕西关中东部,南依秦岭、北傍渭河,西邻西安市临潼区、东接渭南市区。渭南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十一五”末,园区实现营业总收入170.5亿元,经济总量占渭南市经济比重增至21%,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升级以来,渭南高新区按照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战略要求,以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为目标,加快“以升促建”。截至今年9月底,园区营业总收入实现186.5亿元,同比增长42.5%。园区主导产业特色显现,实施了产值超100亿元的土方工程机械项目及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形成了精细化工和装备制造两大特色主导产业。

   “十二五”时期是渭南高新区加快经济转型和开放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着力建设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的关键阶段。渭南高新区将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陕西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关中东部崛起的开放门户。力争到2015年,园区营业总收入超过600亿元。

  宜昌高新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

   宜昌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9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宜昌高新区形成了东山园、荨亭园、湖北深圳工业园、白洋工业园、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宜昌产业园、磁电子高科技产业园“一区六园”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集群。

    自升级以来,宜昌高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位一体”的定位,充分发挥对三峡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今年1-8月,园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11.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43.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个季度全面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按照科技部提出的“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要求,宜昌高新区将抢抓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战略机遇,精心培育千亿产业,加快建设千亿园区,打造成为引领宜昌未来发展的城市新区、湖北省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力争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0亿元。

    白银高新区:深化院地科技合作

    白银高新区是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白银市院地科技合作的重大项目。园区自2002年7月奠基建设以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与医疗器械、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格局。

    白银高新区以升级为契机,积极扩大园区规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白银高新区扩大园区规划面积,实施了高新区三期以及东区15.9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并引进了刘化集团洁净煤气化制氢气及合成铵生产线、甘肃国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风电设备制造、白银威远热力设备有限公司烟气净化配套设备制造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

    未来,白银高新区将坚持国家高新区的战略定位,立足白银,抓住国家西部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发的机遇,主动履行国家高新区历史使命,建设成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国家级示范园区,成为深化院地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

    银川高新区:“五大战略”建科技示范区

    银川高新区地处宁夏平原中部,所在市灵武是国家重要的煤电化基地、商品粮基地、羊绒产业基地、矿产示范城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沿黄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城市。银川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结束了宁夏长期以来没有国家高新区的历史。

    升级以来,银川高新区按照国家高新区战略要求,在巩固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以羊绒产业为主体,以再生资源利用、现代物流、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农产品加工流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2010年,银川高新区羊绒产业实现产值61.5亿元,出口创汇1.3亿美元。

   未来,银川高新区将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大力实施特色化、集群化、市场化、标准化和品牌化五大战略,建立科技创新、人才保障、金融支持、公共服务四大体系,努力将银川高新区建成宁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统筹科技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阵地,开展国际合作的先行区,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示范区。

    昌吉高新区:打造昌吉可持续发展发动机

    昌吉高新区始建于2001年,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区域,是全国14个重点开发区域和西部地区重点培育的重要能源战略基地。昌吉高新区交通优势、区位优势明显,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内地,西出中亚、联通欧洲的桥头堡和黄金通道。 

   近年来,尤其是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以来,昌吉高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势头突飞猛进、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园区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0.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2.3亿元,年均增长31.7%。园区先后获得国家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等称号。

   站在新疆乃至全国的高度重新审视产业发展方向,昌吉高新区编制了《昌吉国家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规划》,并规划从资金、政策和项目等方面入手,全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及服务、新材料、生物科技3个百亿元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集群中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核心企业,把昌吉高新区打造成为昌吉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