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工业报
2012年1月6日,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我国第一条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安全稳定运行3周年。(邹小民供图)
2011年12月16日上午10时许,北京西长安街86号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一楼多功能厅。
当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代表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宣布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时,标志着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耸立了。
2011年4月刚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自2009年1月6日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已成为我国南北方向的一条重要能源输送通道。当时,根据核准方案,该工程仅在两端变电站各安装了一组容量300万千伏安的特高压变压器,最大输电能力280万千瓦。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局部地区电力供应偏紧的态势逐渐蔓延,2011年全国电力最大缺口约30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和南方电网。华中电网处于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枢纽位置,但由于水电装机比重高达43%,加上处于电煤运输末端的区位劣势,在当前输电比重较小的环境下,华中地区常年在枯水期出现季节性电力供需紧张局面。2010年12月,华中电网最大限电776万千瓦,2011年1月最大电力缺口1219万千瓦。
为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工程的输电能力,201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核准建设扩建工程。
扩建工程2011年1月开工、10月全面竣工,12月9日完成系统调试和168小时试运行。
扩建后,晋东南、南阳、荆门三站均装设两组容量300万千伏安的特高压变压器,线路装设40%的特高压串联补偿装置,最大输电能力将由此前的280万千瓦提升到500万千瓦。
记者了解到,这一扩建工程通过了全面严格的系统调试和试运行考核,在单回640公里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上,成功实现了500万千瓦电力的稳定输送,已成为目前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交流输电工程。
这一工程成功投运,进一步验证了特高压交流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输电的优势,是我国能源电力领域自主创新的重大成就,为“十二五”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