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1年版)》发布
——学术不端问题论文比例下降总量上升
  • 点击数:1180     发布时间:2012-01-18 15:12: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李禾

  中国科技网讯 论文抄袭、篡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或拆分发表……近年来,我国学界的学术不端行为屡有发生。在12月22日举行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1年版)》暨中国学术文献评价参考演示报告会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杜文涛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稿件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总量在上升。

  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孙雄勇说,检测对象为6000多家单位用户,其中有4510家期刊编辑部;2009年检测论文84万篇,2010年检测论文175万篇,2011年截止到12月20日,检测论文261万篇。检测发现“存在抄袭、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的稿件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具体来说,2009年文字复制比超过30%的论文占全年上传论文的13.1%;到2010年,该比例下降到12.7%;2011年,为10.7%。不过从2010年到2011年,正式发表的学术不端文献总量在上升,由32万上升到36万篇。

  杜文涛说,在评价2011年国内各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时,通过学术不端检测,共排除了38万条引文和被引,约占总引文的9%。

  不过,孙雄勇也表示,还有很多期刊没有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部分期刊只根据“复制比”来判断,也过于简单化。制定一个既能得到普遍认可,又能定性判断、有明确依据的学术不端行为界定标准,对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客观性、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孙雄勇说,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能自动检测认定的类型为: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拆分发表等七大类,共34种表现形式。如“剽窃”包括直接使用他人论著中的文字和图表;将多个来源文字、图表拼接成自己的表述而不加注释;未经许可使用他人未发表的数据资料等。

  不过孙雄勇也表示,目前一些不法单位为论文作者“捉刀”,在论文发表前,先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查,如果被系统认为是剽窃、伪造等,再通过字句等修改、调整来“躲避”系统的检测。他说:“各单位应保管好自己的使用密码,避免被别人盗用或滥用;我们也将进一步完善检测系统,提高辨识力和准确性等。”(记者 李禾)
《科技日报》(2011-12-25 一版)(中国科技网)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