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争论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
  • 点击数:3717     发布时间:2012-03-31 12:40:00
  • 分享到:
每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似乎都要冒着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的风险,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这个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诞生出来的新生宠儿,便是在一片争论中发展起来的。然而,有争论,才能有进步。正是在大家不断的探讨中,新能源汽车才能找出真正适合在中国发展的道路。本期记者特别搜集了一些新能源汽车的热点问题,真实展现出不同人的不同看法。
关键词:

        每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似乎都要冒着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的风险,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这个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诞生出来的新生宠儿,便是在一片争论中发展起来的。然而,有争论,才能有进步。正是在大家不断的探讨中,新能源汽车才能找出真正适合在中国发展的道路。本期记者特别搜集了一些新能源汽车的热点问题,真实展现出不同人的不同看法。

    争论1: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道路上,政府该如何做?

    陈清泉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电动车行业指标确定后,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推动产业链和产业联盟的形成,鼓励和扶持新技术开放和商业模式创新,这样才能够长远促进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陈虹上海汽车集团总裁

   “政府要支持电池企业的研发投入,电池成本要进一步降低。同时新能源购买的补贴政策也需要持续性才能对消费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葛原英国欧瑞基金投资总监

   “欧瑞基金在长期市场跟踪后发现,目前中国政府采取的部分政策的合理性尚有不少值得斟酌之处。这个地方选什么车、选什么电池,往往选的是本地企业,补贴也一定补给自己的企业,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恰恰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使好的产品无法进入全国市场参与竞争,客户也无法对产品性能进行对比判断,这严重制约了市场的自由竞争。”

   叶盛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 政策上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 并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因为新兴的产品发展在培育过程中是需要投入的,政府要投入、社会要投入,而且政府不是仅仅中央政府投入、地方政府也要给予支持。”编辑视点:一个产业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是一管到底,事无巨细?还是正确引导,统筹安排?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政策的适度放开,或许会有风险,但是,别忘了,市场的需求才能最终决定产业的发展方向。

   争论2:是发展纯电动汽车还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

   杨裕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 纯电动是未来汽车产业的趋势,混合动力是现实的选择,每种技术路线的发展,应当由市场和用户来决定。在纯电动汽车方面,微小型、低速、短程纯电动汽车应该优先发展,尤其在城镇和农村市场。而一些具有创新技术的铅酸蓄电池可以在微小型车及轿车领域大显身手。”

   甄子健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

   “国家支持的重点是电动化的发展、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没有特别限制某些车型。在企业和产品层面,从电动汽车技术本质和关键零部件产业供应来看,混合动力、纯电动、插电式包括燃料电池车的动力技术基础是一致的,至于开发何种车型,这是企业根据自身技术资源、市场需求、综合成本、企业战略等自行选择的问题。”

   陈港柱桂林客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内的混合动力技术还处于实验室完善阶段,可靠性不太好。由于混合动力汽车还离不开石油,并不是彻底的节能产品,其节能性也一直受到业内质疑,因此混合动力汽车并不是最理想的节能汽车。如果5年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被突破,那么纯电动汽车很有可能会取代混合动力汽车。”

   苗圩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争论很大,我认为应该百花齐放,政府只需要对结果负责,不干预企业的过程。”

   韩作樑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会长

   “中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从混合动力到纯电动是必经之路。”

   钟发平科力远董事长

   “中国新能源汽车最急需的是赶快积累技术和市场,我们应该推广和使用目前国际上的成熟技术,才能开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不管白猫黑猫,能够在道路上安全行驶才是新能源汽车能够发展的根本。”

    张进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的区别只是发展的时间和应用的范围不同,应该会长期共存。”

    陈清泉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 首先要定位好每个产品的战略方向,我对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有这样一个定位:在一个坐标轴平面图上,横坐标代表行驶距离,纵坐标代表车型的大小,那么纯电动车的位置就在左下,适用于短途行驶的小型车辆;大型的、长距离的比较适合混合动力的。纯电动汽车目前只适合发展短途、轻型的车辆,所以现在来说这个比例还不是很多;目前最有市场,消费者能接受的是混合动力,因为它不需要新建基础设施。”

   编辑视点: 新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将“纯电驱动”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给出了分步发展的初步计划,即近期(2010-2015),将尽快推进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中期(2015-2020),将在混合动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加大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在2020年之后,纯电驱动技术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大幅度降低排放。这样分步走的战略符合我国目前发展的现实情况,相关企业单位也可以按照这个步骤规划自身的发展。

   争论3:充电方式是充电,换电还是输送电池?

   陈清泉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 要看具体情况, 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大客车、小轿车甚至每个使用者家里充电接口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各种模式都可以研究,我主张用综合的办法解决电动汽车产业化问题。因为这些模式各有各的优缺点,比如更换电池的方式涉及标准化,每个整车厂每一个车型都以自己的型号为卖点,小车做到标准化有一定难度,但是公交车则比较容易。”

   孙健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业务总经理

   “现在国内投资在充电和换电这两方面的都有,政府也没有明确的决定。目前来看,中国充电装的总量在数据上看已经是世界第一,但现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又都在积极推换电模式。这两个系统将来是共存还是怎么样,目前发展思路尚未清晰。”

   杨俊乾施耐德电气中国智能电网、电动汽车、新能源首席专家

   “换电模式对于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是适用的,但对私人消费者并不适合。未来电动车的消费主体还是普通消费者,他们不可能接受不停更换电池的使用习惯。”

   匿名某汽车厂商新能源汽车事业部人士

   “充电方式由于电池是固定封闭的,只需要接插头,所以更安全可靠。车企会根据自己车型、既有的生产线、技术优势确定电池性能。相比换电模式,汽车厂商更乐意推充电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有优势。”

   胡江溢国家电网营销部副主任

   “电网公司主推换电,是因为交流充电时间长,若直流充电(即快充),电网将无法承受,且电池技术不支持快充。电池更换则可实现电能的迅速补给,同时便于电池性能的维护和电池寿命的延长。”

    编辑视点:电力产业和汽车企业在充电模式上很难达成共识,主要原因是利益不同。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要想健康的发展下去,各方势力的利益必须做好权衡。如果找不到妥协点,最后只能是玉石俱焚、两败俱伤。曾有专家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通过建立产业联盟的方式发展,将电力公司、汽车企业、电池企业等相关利益方通过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有风险一起承担,有利益一同分享,这或许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   

   (注:本文中的观点均为记者在网络上搜素,未经本人认证)

  摘自《自动化博览》2012年第三期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