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要
钱学森院士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的第一任理事长(1961-1980年),2001年12月11日是他90华诞。钱学森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对二次世界大战迅速发展起来的控制系统与制导工程技术实践进行全面观察时,基于他在火箭技术方面的丰富经验,迅速认识到维纳(N.Wiener)所创立的控制论(Cybernetics)的重要性[控制论――关于动物与机器的控制与通讯的科学(“Cybernetics, 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Machine” John Wiely & Sons,Inc. New York,1948.]。他从解决实际控制问题入手,很快便运用控制论的原理解决了一批喷气技术中的问题,并以比其他人更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提炼出指导控制与制导系统设计的普遍性概念、原理和方法,从而创建了一门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钱学森首先于1953年底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开设了“工程控制论”的课题,后于1954年在美国出版了《Engineering Cybernetics》(工程控制论)专著。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碍返回祖国,在回国前夕,向他的恩师Von Karman(冯?卡门)告别时,手里拿着一本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以及他写的“物理力学”讲义呈上给老师,当时年已七十四岁的力学大师冯?卡门看了看后,很有感慨地对他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这件事表明钱学森在美国20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所取得的成就,在学术上超过了他的导师,世界闻名的应用力学大权威,为中国人争了气。
《工程控制论》获1956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该著作的俄文版、德文版与中文版于1956、1957与1958年先后问世。该书培养了中国自动控制领域的一代新人。工程控制论这门50年代的新兴学科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完全不考虑能量、热量、效率等因素,可是在其它各门自然科学中,这些因素都是十分重要的。控制论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定性性质,以及整个系统的总的运动状态。总之,“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至于钱学森院士,一般媒体说他是一位物理学家。这似乎不够确切,他不仅仅是一位应用力学专家,而是一位知识渊博,一直奋斗在科学技术前沿,具有前瞻性眼光,进行原始创新的科学家。他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这份报告比较详细的介绍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外以及科学发展中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