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满载400多名乘客的崭新地铁机车行驶在地下“管道”内,车厢里的扬声器不断报出下一个将要停靠的站名。即将进站时,列车的时速便从80公里缓慢地降了下来,稳稳地停靠在站台边。这个站的停靠时间是30秒,停靠时间一过,列车开始启动并加速,驶向下一个停靠站。
一切看似平淡无奇,然而,这列机车的驾驶座上没有司机。这种完全靠计算机控制的地铁列车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新的地铁时代的到来。据报道,德国第一条全自动地铁将于2006年在德国南部城市纽伦堡正式投入运营。
所谓全自动,即车上没有司机,也没有乘务员,只有计算机,靠计算机识别列车运行图,并精确地停靠各站。它的加速,制动,靠站,是否有人没有上车,车门关上了没有,是否有人被夹住,前方道轨上有没有障碍物……所有一切完全靠计算机控制和识别。
“车上没有司机?我才不会上这种车呢!”,许多人都会说出这样的话。德国纽伦堡地铁管理部门为打消人们这种顾虑,专门开设了全自动地铁网站,到养老院、残疾人团体等中间举办“如何乘坐全自动地铁”的讲座,以让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届时能够放心大胆地乘坐这种地铁。
目前,第一批由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列机车已经运抵纽伦堡市。但在2006年2月正式运行之前,地铁部门和西门子公司还须进行一系列试验,确保机车运行过程中万无一失。作为总承包商的西门子公司除了提供车辆外,还负责这条长6公里线路上的各种其他装备。如果到2007年11月底列车运行正常,纽伦堡市还计划将现有的2号线也改造成全自动线路。
全自动地铁技术并不是新技术,世界上目前已经有好几个城市投入运营,如法国的里昂、巴黎,丹麦的哥本哈根和新加坡等。但是,德国迄今还没有一条全自动地铁。德国之所以将第一条全自动地铁选在纽伦堡,是因为纽伦堡系德国第一条轮轨交通的诞生地。1835年,德国第一列火车喘着粗气将一批贵族们送到了弗尔茨。
预计这条地铁建成通车将投资2.4亿欧元,其中地铁建设1亿欧元,车辆购置1.4亿欧元。从造价上看,成本是高了一些。但是,一旦投入运营可以省却原来为这条线路服务的80名工作人员,这笔开支也是十分可观的。当然,原先的地铁司机也不能将他们下岗,经培训后可以成为新地铁的服务人员。
全自动地铁的优点是,其制动和加速均为最佳状态,运行时节约能耗,停靠站点准时,车辆利用率高,所投入运营的车辆少,车与车之间的时间间隔仅需100秒,即使遇到大型活动,也无需增加车次。此外,全自动车辆没有司机,原先的驾驶室可以坐人。车上备有紧急情况操作板,它主要用于车辆出现故障时开往维修站,因为维修站不是设在自动线路上。
自动地铁全自动启动,夜间处于“待机状态”,在第二天头班车发车前半小时,控制系统“唤醒”车上各种设备,以让车上系统有足够的自检时间,做好新一天正常运行的准备。车内装有摄像机,车门上装有应急通话装置,以与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当车辆出现故障或应急通话时,控制中心可根据摄像机图像了解到车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一根牵狗绳被夹在门口,门框上的传感器会将门打开并重新关上,开门关门均有灯光和声音提示。自动地铁车箱选用了防火级别最高的材料,为防止万一,车内还装有烟雾和温度报警装置。此外,防脱轨探测器时刻监视着车轴运行状况,障碍物传感器一旦发现车辆与异物接触马上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以防止车辆与异物发生碰撞。
最为关键的是各停靠站地基下的观察。如果有人或什么较大物体落在轨道上,列车也会自动停车。自动地铁采用的是所谓“雷达地毯”技术,即由许多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的高频发射栅,这种过程中断,控制系统便知道,在列车近处有影响列车运行的危险物。这时,工作人员根据摄像机图像立即作出判断,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10秒种后发出警报。该系统对固态物反应灵敏,它能分辨出购物袋或单张报纸。
纽伦堡公交公司承诺,全自动地铁能够达到与有人驾驶地铁同样的安全性。尽管没有司机坐在车上,但先进的技术能够确保机车安全运行。如有时可能会发生门关不上等小问题,这并不是说自动地铁不安全。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这些问题也是因为年轻人恶作剧引起的。时间长了,等他们玩够了,这类事情也就自然消失,大可不必因此而放弃乘坐先进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