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高技术产业司綦成元巡视员在深圳第九届高交会生物产业(2007)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 点击数:1035     发布时间:2007-11-28 02:43:39
  • 分享到:
关键词: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生物产业发展论坛。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生物产业是新兴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国家予以了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相关专家经过周密准备创办了此次论坛,为共同研讨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策略,探索发展路径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和良好的氛围,对此,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对你们开展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论坛的安排,我向大家简要介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和国家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部署。

  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等新型产业形态初步形成,生物技术产品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物产业”,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培育生物产业”作为专门一节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将生物产业作为高技术领域迎头赶上的战略重点”,2007年年初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生物产业发展问题,提出要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7年4月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十八个部门编制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同时,按照国务院要求,由国家相关部门共同起草的《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也已接近尾声,近期将报国务院审批。上述规划和政策的逐步落实,为我国生物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在市场的推动下,近年来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

  一是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8~2005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1%。2006年生物医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72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销售收入4999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出口(以出口交货值计)658.7亿元,同比增长26.3%。今年1-7月,生物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总产值3424亿元,同比增长23.4%,比全部高技术产业增速高出4.6个百分点,比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分别高出8.1和2.8个百分点。

  其中最具现代生物技术特色的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等领域增长迅速,成为生物医药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2006年,生物制药同比增长21.7%;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同比增长27.4%。今年以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1-8月,生物制药实现总产值302.29亿元,同比增长24.37%;医疗设备及器材制造业实现总产值303.89亿元,同比增长22.04%。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跨国制药企业研发外包的加快,我国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业迅速发展。以上海为例,2006年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从29家快速增加到42家,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药明康德已经成功在美国上市。

  二是生物医药产业化与技术创新能力取得重要进展。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支持了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建设和一批重要高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近期通过了国家竣工验收,干细胞、组织工程、蛋白质药物、手性药物、新型疫苗、中药复方新药等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在建设。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建成了一批生物医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世界上第一个、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等一批重大创新药物获得生产许可并实现产业化。

  三是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加快。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产业链条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初具规模,北京、上海、河北、吉林、广州、深圳、四川、重庆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迅速增加,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有40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入园。北京亦庄医药园聚集了80多家医药企业,2006年产业规模占全市生物产业的30%左右。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聚集了葛兰素、强生、施贵宝、罗氏、杨子江、天士力等数十家国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企业。深圳初步形成了高档医疗设备、生物制药、现代中药、检测仪器及诊断试剂五大产业链。广州科学城聚集了115家生物企业和一批国家级生物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从生物技术研究、中试到产业化的产业链条。

  
二、我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任重道远

  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口与健康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出了十分迫切的需求。据统计,目前全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超过1.2亿人,列世界第一位;结核病患者人数约450万,列世界第二位。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为2.6%。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不少农村地区,肠道传染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妇女孕产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又加重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难度。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我国人口增长达到峰值和快速进入老龄社会,健康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利用现代生物医学技术成果,针对我国人口与健康重大需求,大力发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有效缓解“就医难、药价高”的问题,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迫切、重要的任务。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重大需求相比尚有许多挑战,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虽然全面实施GMP和GSP认证,淘汰了一批落后企业,但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国内厂家仍集中生产一些比较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药品或传统医疗器械产品,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能过剩,重复生产严重,专业化程度低,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二是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生物技术工程化程度低。由于企业盈利能力低及对研发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略高于1%,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高水平研发人员缺乏。同时,产学研结合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在一些新兴领域尚有空白;三是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增速下降,影响发展后劲。近年来,受药品降价、原料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进一步影响生物医药制造业的利润水平,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增速下降,2005年医药制造业完成投资683.44亿元,同比增长17.52%;而2006年完成投资743.02亿元,同比增速下降到8.72%;今年1-7月,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速进一步下降,同比增长仅7.31%。四是生物医药企业实际税负高于一般工业企业,加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医药流通体制不完善,严重影响医药企业创新积极性。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按照规划纲要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统一部署,认真加以解决。否则,一是难以在国际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形成国际竞争实力,二是难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迫切要求,甚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失去本世纪头20年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

  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重要任务之一。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新药品和化学合成新药,大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大力鼓励疫苗与诊断试剂产业规模化发展,加速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成长;二是加大优势化学原料药基地和骨干企业的技术进步,推广应用酶法、生物转化、膜技术、结晶技术、手性技术等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共性、关键技术和新装备;鼓励发展非专利药、原料药,加大具有优势重要医药产品的国际化发展;三是继续推进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医药行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鼓励优势企业采用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手段,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大现有产业资源的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集团。

  (二)加速生物医药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十五”期间,国家前瞻性地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生物领域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包括生物技术、新医药、生物医学工程、非典防治、现代中药等专项,极大地推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要医药新产品的产业化。“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围绕防治重大疾病的需要,抓紧组织实施疫苗与诊断试剂、化学创新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五大专项,加快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研制和产业化发展,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和小分子药物开发和产业化,加强名医名方开发及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培育一批“重磅级”大品种,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型生物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结构升级。

  (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为提高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一是要在关系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领域,支持高校和公益类研究机构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命科学研究基地,加大投入建设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强化生物医药创新基础研究和工程化开发能力;二是要积极组织实施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医药等科技重大专项,开发新药创制技术平台,开发一批医药新品种,大幅度提高防治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治能力;三是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体系,扶持优势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国家继续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引导并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

  (四)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化发展。依托国家认定的生物产业基地,加强政策和规划引导,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专业化分工、各具特色、产业集聚度高的生物产业基地。推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建立符合基地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市场化、专业化管理机构,加快建立产业基地统计体系。推动基地加强生命科学综合研究设施、生物科技公共实验室等公共平台建设,推动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完善基地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基地积极探索建立生物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孵化基金等,发展创业投资机构,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五)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鼓励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设立研发机构和开展委托研究、合作研究。鼓励国内企业开展产品的国际注册与营销工作,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和投资兴办企业,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走出去”。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发展。

  (六)国家将着力营造良好的体制政策环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大投入。国家设立科技、产业化和创新能力专项,突出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研究与产业化;二是改善融资环境。扶持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发展,加强对生物企业发展初期和成长期的支持;鼓励与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生物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生物产业的投入,支持建立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生物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优先支持中小生物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支持生物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建立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三是加快培育生物产品市场。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计划免疫覆盖范围,积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和监管机制,完善生物产品市场准入政策,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行力度;四是加强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华人华侨回国创业,完善人才使用机制;五是继续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各位朋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惠及我国十几亿人口健康的民生工程,我国具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市场、资源优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国家的总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相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快速发展,将造福人民。

  谢谢大家。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