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从温州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正泰集团多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实,自主创新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正泰集团的可贵之处,首先在于着力打造自主品牌。他们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牌”史。我国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大多走过贴牌生产的路子。在企业的初创时期,由于实力不强,牌子不响,通过贴牌“借梯上楼”,不失为一条求得生存的权宜之计。但从长远来看,贴牌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没有自己的牌子,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正泰集团员工从创业之初就坚持要做自己的品牌,并逐渐形成了“争创世界名牌”的理念,体现了创业者的高远追求。也正是这样一种理念,激励着正泰集团员工通过“质量创牌、科技立牌、文化塑牌”,克服各种困难,致力于自主品牌的打造,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内涵。
正泰集团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持之以恒地推进技术创新,为广大企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一二三”:
增强一个意识。就是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着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深化企业改革,形成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制度和机制;二是采取多种形式,面向不同需要,建立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充分利用开放的市场条件,广泛与科研院所合作,实现关键技术来源的多元化,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为己所用的技术和资源,培育自主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加大两项投入。在推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人才和资金两个关键环节,不断加大投入。正泰集团广泛吸引优秀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来正泰集团工作,并与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相结合,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技术创新力量。正泰集团鼓励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等作价入股,并实行科技股、优惠股、奖励股等办法,充分调动科技人员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国家鼓励技术进步的有关政策,按规定提取技术开发费用,使企业研发经费比重不断提高。
坚持三项原则。这是正泰集团在推进技术创新中着力把握的原则:一是先进性。在正泰集团员工看来,没有技术的先进性,就称不上是“创新”,难免搞成低水平的重复;二是实用性。正泰集团的技术开发人员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了企业容易吸收消化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没有一味地好高骛远、贪大求洋,有效地避免了科研、生产“两张皮”现象;三是可行性。正泰集团的技术开发项目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的,研发过程中紧紧抓住技术可行性和市场可行性两个方面,使产品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大大加强。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保证了技术创新成为推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正泰集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经验,尤其值得关注。知识产权被认为是市场竞争中的一张“王牌”,充分利用专利、标准赋予的垄断权,企业常常可以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控制”已成为国际跨国公司和贸易机构广泛采用的贸易保护方式。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适应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规则,还要善于运用这些规则保护自己;不仅要敢于接招,有条件的企业还要敢于采取积极措施,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占据主动地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正泰集团的实践,以及一大批打造自主品牌、坚持自主创新企业的经验都清楚地表明,只有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切实增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全社会都应该努力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倡导和树立追求卓越、自主创新的勇气和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文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保护创新创业行为;着力维护市场公平与诚信,促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创新生态,使科技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使自主创新成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健步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和坚强后盾。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