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注)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群人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以及它们的物质形式。
根据以上的定义,文化有3个组成部分:符号,价值观和规范。
一,符号是文化的基础
符号是指能有意义地表达事物的信息,信息是事物的状态或对事物状态的描述。符号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的表达形式。如语言符号,艺术符号,数字符号,科学符号等等。
其中,语言文字和数字符号是最基本的符号;
艺术符号能给人类提供美的享受,最能打动人的情感,包括音乐符号(音律、乐谱等)、美术符号(线条、色彩等)戏剧舞蹈(声音语言、身体语言、服装、道具、灯光)等等;科学符号发展得比较晚,但却发展得最快,如概念符号(m表示质量,F表示力,a表示加速度,E表示能量,v表示速度,L表示距离,H表示氢,C表示碳,O表示氧等等),科学公式(F=ma,E=mc2 等等)。科学符号给人以真的知识,最能表达事物的规律。
符号首先是有一种外形,但其本质特征则是有意义,表达或代表着一种意义体系。符号,各有功能,各具特色,一般说来,没有先进落后之分,但,运用符号却有高下之别。
由于艺术符号最悠久,以其美的特性给人以享受,给人的印象最深刻,所以人们最早认识的文化就是艺术,乃至于一谈到文化就想到艺术,其实文化的范围远远大于艺术。当然,艺术符号在文化中,从古至今,从表达价值观到各种规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美丽的法国的三色旗,蓝色象征自由,白色象征平等,红色象征博爱。又比如黑白相间的IBM的符号,表示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朗讯公司的标志红色的0,表示朗讯是通讯技术的原动力,表示一切从零开始的永不满足的创新意识,等等。
二、价值观是文化的的核心
价值观是判断孰是孰非,孰重孰轻的标准体系。如“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是价值观最好的表述。当今人类最高价值观:自由、平等、正义;真、善、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最高境界。
价值观虽各具特色,但有先进落后之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主要是价值观的先进与落后。如自由与专制,平等与特权,正义与邪恶,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显然前者是先进,后者是落后的。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其根本差别就在于文化的差别,在于价值观的差别:人本为,君本位与神本位的差别。
三、规范是文化的重要内容
规范是衡量行为和思想的准则,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文化的重要内容。
规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力量。规范包括制度规范、道德规范、习惯规范。习惯规范约束力比较弱;道德规范约束力比较强,违背了要受到舆论的谴责;制度规范则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违背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作为文化,价值观首先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制度之中,或凝固在一个国家的制度之中。如人本位的价值观,体现在制度中,就是民主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而“百代皆行秦政制”,秦始皇的专制制度,充分体现了“君本位”的价值观。所以,一个国家的制度,是文化,是价值观的体现。反过来,某种制度又巩固着某种价值观。制度规范虽各具特色,但显然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体制改革,就是革掉落后的制度,创造或引进先进的制度。
道德规范,作为价值观的具体现,显然也有先进与落后的之分。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以礼待人、助人为乐等等为人称道,而愚忠愚孝、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妇女守节,连我们也称之为封建道德。
习惯规范形形色色,当然也有好坏之分。比如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吃东西不出声,女士优先,等等,显然体现了一种顾及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至于文化的物质形式,特别是古代文化,能给后人留下的,除了文献以外,那就是建筑、雕塑,器具等等,就其文化属性而言,最直观的是符号的美学特征,最深层的则仍然是蕴藏在符号及物质形式中的价值观和规范。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有等级与特权的充分体现。
2,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先进文化
四、“共同具有”才是文化,“提法”“说法”不等于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的定义中,“共同具有”四个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群人共同具有的才是文化。有人曾经说过或者从某文献可以查到并不一定是文化。甚至天天说,也不一定是文化。因为并未成为共识,并不是“共同具有”。也就是说文献并不一定是文化。比如孔子说过“仁者爱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曾经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中国古代金光闪闪的提法,但从来就没有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所以说,并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至少不是主流文化。“君权神授”“皇帝万岁”“皇恩浩荡”“草民有罪,罪该万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又比如,有的企业,找几个文人,琢磨几个词,往墙上一挂,或者往报纸上一登,美其名曰:企业文化。其实谁都不这么做。仅仅是“提法”“口号”不等于文化,“共同具有”才是文化。
五、文化可分为全球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等几个层次
根据人群的大小,文化至少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全球文化,全人类共同具有的文化;第二,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文化;第三,地方文化,一个地方共同具有的文化。
全球文化:指整个人类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或规范。比如君王文化,在古代无论是西方的君权神授还是中国的真龙天子,就其性质而言都是人类共同具有的“君本位”文化。绝非只有东方才有根深蒂固的君王文化。300年前人类文化发生了一个伟大的转折。从“君本位”转向“人本位”,也同样是人类共同具有的文化。从发生的先后来看,或许先发生在西方,或者从地域上看,好像是西方文化,但从性质来看,则是人类文化。整个人类无论是那一个国家迟早都要发生这样变化,自由、民主、平等、正义都属人类文化。又如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人类文化。在联合国签署的各种世界公约,WTO,体现了人类共同的制度规范。甚至民主政治制度,市场经济制度,也越来越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制度规范。诚实,这是最基本的、全人类共同具有的道德规范,穿西服,吃快餐,也越来越成为全人类的生活习惯。至于符号,如音乐的5线谱,数学的阿拉伯字,数字化信息革命中的0和1,等等,都是全人类共同具有的。这些,表现了人类文化的共同性。
民族文化:指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文化。如中国人用方块汉字,属单音节语言,西方用字母拼写,属多音节语言。数千年,一开始就按各自的方式发展,又如西方人进餐用刀叉,我们中国使筷子,中国功夫,日本相扑,都属于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用一种文化代替另一种文化,这体现了各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地方文化:指某一个地方的一群人共同具有的文化。如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山西人喜欢用醋,又如晋剧,秦腔,东北的二人转等等,都属于地方文化,充分体现了文化的丰富性。
区别不同层次的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属于人类文化或全球文化,人类共同具有的文明成果,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发生(或先发生)在西方或东方,而加以拒绝或排斥。从文化发展史上,人类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病态之分。任何国家迟早都得用先进文化代替落后文化,用健康文化代替病态文化。属于民族文化或地方文化的,很难说谁优谁劣,往往是各有所长,各具特色,民族文化之间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保持各自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全球文化体现人类文化的共同性,民族文化体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地方文化体现人类文化的丰富性。所以,文化同时具有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就文化的先进性而言,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价值观,莫过于:科学价值观,最高境界是真,人文价值观,最高境界是善,艺术价值观,最高境界是美;判断社会的价值观,最高境界则是人本位,自由、平等、正义。最先进的制度规范莫过于民主政治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最先进的道德规范着莫过于尊重人,尊重个人,尊重每个人,尊重个人的利益,尊重个人的自由。最先进的文化,或迟或早将成为全球文化。相比之下,假、丑、恶,君本位、神本位,专制、特权、邪恶,显然是落后文化。
孙中山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里的“世界潮流”,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类的全球文化。李慎之先生提出的全球价值观,就是全球文化,或者迟早要成为全球文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星转斗移又百年,春去冬来又世纪,具有5千年文化的中华民族,是走出“5千年”的时候了!
注:戴维·波普诺著《社会学》(辽宁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