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是以工业知识为核心,源于工业真实需求,在工业应用过程中优化。在工业软件领域,赢者占先、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八成以上的设计、制造、服务等软件为国外品牌,工业软件的核心技术被国外巨头所掌控。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PLCopen中国组织彭瑜工业软件的门类繁多,从其用途来分大体可分为:自动化类,MES/生产调度类,ERP类,PLM类和各种设计类(CAD、CAE、CAM等和工程仿真)的软件。
软件之于工业,恰如神经之于人体,工业软件遍及工厂的每一个角落,小到芯片、大到企业行业的信息化,无不需要软件来实现对物理实体的感知、检测与控制。所以,就有了诸如“软件定义一切”,“无论如何强调软件的重要性都不为过”的说法。
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控科技”)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自动化软件企业之一,专注自主研发与创新。自1995年率先推出组态软件KingView系列产品,创立“组态王”品牌以来,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亚控科技已形成了产品涵盖设备或工段级监控平台、厂级或集团级监控平台、生产实时智能平台,产品及方案广泛应用于市政、油气、电力、矿山、物流、汽车、大型设备等行业。
1996年,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上海,致力于为国内用户提供高品质的自动化产品和优秀的技术解决方案。1997年,贝加莱推出“一?个工具面向整个自动化解决方案”的理念,即通用型的工业软件开发平台——Automation Studio,实现控制器、驱动器、通信和显示均可在同一环境中完成配置,减少集成时间和维护成本。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控技术”)一直致力于智能工厂系列软件产品(实时数据库、先进控制、优化控制、生产执行系统、智慧能源管理、能源管理中心、安全应急管理等)的研发、工程实施和技术服务。目前已制定并发布了先进控制与优化国际标准ISO 15746-1、先进控制与优化国家标准GB/T 32854.1-2016,制定并发布了MES国家标准GB/T 25485-2010等多项国际、国家标准。
2016年5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文件提出“强化软件支撑和定义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确立了新时期工业软件的地位,证实软件产品已从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辅助工具,提升为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利器;2017年5月21日,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201 6 - 2 017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显示,预计2018年我国工业软件规模将超1600亿元,又再次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号:软件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着重要的转变,如企业的大批量生产向按市场或客户要求柔性生产转变,设计和控制系统各自独立向设计和控制系统集成一体转变,在某地生产向全球化采购、生产转变,制造工厂对质量、成本、效率以及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这些需求正推动着制造智能化趋势的到来。
2010年底,由工信部牵头、多家国内工业软件厂商参与的中国工业软件产业联盟在京成立。这是民族工业软件行业迎来的第一个自己的产业联盟。的确,在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工业软件作为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黏合剂、发动机,有着更加紧迫的使命感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工业软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可以说,促进软件产业调整升级已经势在必行。而我国民族工业软件自发展以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高端应用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欠缺,本期“自动化软件”专栏,将对话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控)营销总监郑炳权生,探讨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的整体态势以及民族软件企业的“乐”与“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