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切换、人口红利消失,之前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难以为继,因此,寻求以数字化制造改变制造模式,走智能制造之路迫在眉睫。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明珠的机器人产业,顺势“中国制造”升级“中国创造”,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对于施耐德电气这样跨国型的集团公司而言,准确的战略布局亦是未来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五年前,变频器业务部成为集团中首个尝试Cross Selling(跨业务单元销售)的部门,配电、零售,甚至楼宇事业部都可以销售变频器产品,加大了其销售网络与覆盖度。胡晓就此讲道:“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发展战略下的成绩,2015年我们会采用全新的业务模式推动跨业务单元销售战略。未来,施耐德电气变频器业务更要努力做到渠道下沉,让产品销售到更多地区,只有将最新的技术引入产品当中,再将产品整合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在销售解决方案的同时才更能带动产品业务的高速发展”。
SoMachine使得客户可以在一体化的软件平台上对所有控制设备进行编程、调试等工作,可对所有的生产规划、机器和工艺程序进行优化,为OEM客户实现更高的工程效率、灵活性以及更短的上市时间提供强有力的自动化平台。
当前,中国工业企业正面临着节能降耗的严峻挑战。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在面对国家节能政策导向、行业竞争压力的同时,企业对降低能源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的需求正日益增强。这一需求使得工业企业对于自动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同时实现过程管理和能源管理的创新DCS系统也就应用而生。
徐骏坚信,凭借多样性的合作业务模式、完善的合作伙伴支持方案以及创新的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将与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携手前行,共同助力中国工业企业转型,共赢未来。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产品越来越多地采用通用协议、通用硬件和通用软件。网络化浪潮又将诸如嵌入式技术、多标准工业控制网络互联、无线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合进来,从而拓展了工业控制的发展空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等问题。
从用户的应用需求来说,自动化技术最重要的作用是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这一角度出发,未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将从装置和设备级生产效率的提升,向系统以及综合企业管理、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自动化和信息化将成为息息相关的话题,意味着两化融合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自动化企业应如何转型?我认为:一是顺势而为,二是发现并创造价值。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步骤、技术选择和商业模式是在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中面对的一些共性问题和挑战。施耐德电气完美融合OT和IT,从而形成既可以自下而上,也可以从上向下的双向整合,帮助客户实现智慧城市的梦想。
自20世纪70年代,PLC取代了原有的继电器控制系统以来,被广泛地使用到各种控制系统中,成为自动化领域中极具竞争力的控制工具。它简单实用、价格低廉、稳定可靠,可以满足80%的工业控制要求。但若想开发剩余20%的应用,只有PLC恐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