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已从概念的普及进入实践的深耕阶段,是全球产业布局的新方向,也是我国实现工业赶超的重大机遇,对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表现,它是全球制造业变革的重要方向。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发布了相关支持政策。例如,美国的“再工业化”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日本的“新机器人战略”计划等。在国家政策推动,制造业技术转型升级等背景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制造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行动计划》明确,以网络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我国网络通信产业的技术优势、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优势和汽车产业的规模优势,推动优化政策环境,加强跨行业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基础,形成深度融合、创新活跃、安全可信、竞争力强的车联网产业新生态。

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基础行业,必须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更加独立自主的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环境。

当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希望行业企业、产业联盟、中介组织和各级政府等各方面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智能制造具有较强综合性,不仅仅是单一技术和装备的突破与应用,而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集成,是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当前,我国大数据产业高速发展,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务、通信、银行、证券、保险、能源、制造、互联网等领域。前期,信软司指导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建立完善了大数据标准体系,发布了《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工业大数据白皮书》等研究成果,研究制定了25项国家大数据标准,有力支撑了大数据发展和应用。

电力工业不断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电力生产安全压力增加,应急管理责任体系仍需完善,应急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有待创新,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应急产业的支撑保障作用亟需加强。全面加强电力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电力应急管理水平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