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在工业技术数字化以及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的大背景下,工业体系和互联网体系互相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是下一轮产业升级的推动力量,也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数字赋能,万物互联,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了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让传统工业企业“旧貌变新颜”。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商业模式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工业互联网的语境下,从业者已经不能仅仅关注产品本身,而需要考虑由此引发的产品数字化、数据智能化、产业生态化、行业标准化的建设。从定义产品到定义产业的数字化生态,乃至全新的产业模式,这是每一个工业互联网的业主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5G、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网络联接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迈进、技术应用从消费环节向生产环节拓展,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迈进的步伐不断加快,随着制造业体系从封闭系统走向互联开放,工业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工业安全建设越来越成为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福祉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共建工业安全生态,不仅是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更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生产生活物资保障、复工复产等各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助力科学防控、精准施控,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机遇,促使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以免接触的方式、通过云上的数据连接来解决触达终端用户所面临的挑战。疫情之后,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基建”正掀起一轮发展高潮,数字经济、云经济正加速向工业产业界延伸。2020年3月19日,工信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释放发展新动能。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产业生态、关键技术支撑和新型基础设施,有利于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应对产业向更低要素成本地区转移的挑战。有利于加速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创新创业,培植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壮大新动能。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4800亿元,为国民经济带来近2万亿元的增长。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
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是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制造系统集成,实现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快速响应、服务水平,推动制造业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中明确提出,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的融合加剧,传统产业的生产、作业方式正在迎来巨变,机器人代替人工从事高精度、高难度、高强度甚至高危险性工作的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 智能机器人产业吸引了各路企业布局,积极投身这场扑面而来的“机器人革命”。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拉动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并使我国制造业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传统制造业日趋式微,以前依靠廉价成本、产能规模优势的扩张模式将一去不复返。而通过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企业生产实现智能化升级已成为众多制造企业迎接挑战的最有效手段。
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早在2017年11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以及发展目标。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革命新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而未来,机器人产业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国一定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创新,推动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引领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随着“全面感知”、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到来,智能传感器的应用需求正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目前中国传感器产业也面临用户需求多样化、对器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化程度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挑战。对于传感器企业来说,了解终端应用需求,结合硬件、软件、工艺等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协同创新,以技术突破抢占市场先机,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加速产业化进程是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致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