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中国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中国工业企业正在经历着重要的转变,如企业的大批量生产向按市场或客户要求柔性生产转变,设计和控制系统各自独立向设计和控制系统集成一体转变,在单一地方生产向全球化采购、生产转变,工厂对质量、成本、效率以及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正是这些需求推动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一般医院中各种手术用外科器械的准确组装对于多数医院来说是一件既耗时又困难的手动操作任务。中心消毒部的技师通常会对器械进行清洗并根据医生提供的工具清单将其重新组装到器械包中,然后再进行消毒以备第二天的手术使用。问题是当医生第二天打开器械套件时可能会发现缺少某些器械,然后技师需迅速寻找丢失的器械,这样就需要延迟手术时间。
2007年,重钢集团整体环保搬迁项目正式启动,2007年5月奠基平场,2009年9月第一条200万吨中厚板产能正式投产,2010年7月产能达450万吨,2011年9月产能达650万吨,重钢新区工艺流程按简单化、紧凑化、准连续化理念进行规划建设,使物质收得率最大、能源效率最佳和钢铁产品制造时间最短,实现钢铁流程现代化、生产装备大型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组织结构扁平化,以先进装备和流程紧凑化、准连续化、成为继京唐钢铁之后的又一种“现代钢铁流程新模式”,依托信息化,实现一级调度、一级财务、一级物流,从而建立精干、扁平、高效的组织结构。
山钢集团于2008年3月17日注册成立,是由济钢、莱钢和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单位的国有产权划转而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集团公司下辖济钢、莱钢、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矿业有限公司、日照有限公司、山东省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张店钢铁总厂、山东金岭铁矿。2013年生产钢2279 万吨、铁2364万吨、钢材2275万吨、成品矿339万吨、耐火材料制品30万吨。
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展望2014年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张长富认为应谨慎乐观,因为影响钢铁行业发展的三个基本面没有改变。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化解工作才刚刚起步,效果并不明显;钢材价格持续走低,短期难以改变;而钢铁生产成本仍居高不下,后期还将继续面临环保成本、资金成本的进一步走高。
在DCS市场,罗克韦尔自动化相对于传统的主流供应商算是个后进者,但是近年来凭借其产品的独特优势大有后来居上之势。2007年推出的PlantPAx过程自动化系统为罗克韦尔自动化发力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水处理、食品饮料、生命科学及制药等行业提供了重要支撑,新一代DCS过程控制系统——PlantPAx3.0的发布成为罗克韦尔自动化致力于过程控制领域创新的写照。
当前,中国工业企业正面临着节能降耗的严峻挑战。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在面对国家节能政策导向、行业竞争压力的同时,企业对降低能源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的需求正日益增强。这一需求使得工业企业对于自动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同时实现过程管理和能源管理的创新DCS系统也就应用而生。
自1993年成立,和利时已经走过了21年的发展历程,控制系统业务已经延伸到工业生产各个方面,产品也从初期仅DCS系统扩展到全产业链产品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技术提供商,产品涵盖各种应用需求,包括DCS产品、SIS安全产品、ITCC压缩机控制产品、PLC产品、装备产品、SCADA、MES、APC先进控制软件产品、Batch批量软件业务产品,AMS设备管理产品,以及满足工业应用接口的通讯产品,电力业务优化软件等。近几年利用完善的产品链和实用的产品和方案技术,以MIV/MAC方式承接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神华集团、中国化工等国家重点企业众多国家重点项目。 2013年,和利时DCS产品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工业自动化业务总销售额突破20亿元人民币。
近两年,中国自动化市场持续低迷。虽然,由于国内电力、化工、石化行业经济平稳发展,中国DCS系统整体市场规模并未出现明显下滑,但同比也仅仅实现微幅增长。然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2013年艾默生的系统和方案业务却延续了前两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再一次获得了20%以上的增长。艾默生过程管理系统及方案业务单元高级业务总监韩晨认为这正得益于这几年艾默生的战略调整:“加强重点客户管理,深化老客户合作,区域化销售队伍,拓展新客户覆盖。矩阵型管理让我们在巩固重点市场和开拓新客户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尤其在中海油项目的深度合作、新能源行业的拓展应用以及在煤化工行业的稳步推进中,有效地推动了艾默生DCS业绩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