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在全球蔓延,抗击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波及到生产、生活的多个行业,对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亦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我国制造业亟需在机器换人、柔性生产、产业链优化等方面进一步变革,相信疫情之后,制造企业将更加务实地推动智能制造,更加主动地拥抱数字化转型,从而加速智能制造未来发展。
2020年1月15日,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15周年庆典暨“三菱电机智能制造科创中心”揭幕仪式在上海举行。15年来,三菱电机在中国不仅实现了触手可及的自动化,也为智能装备、基础设施和节能环保等众多领域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方案,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高科技企业。三菱电机智能制造科创中心通过可见的、可行的、可复制的智能制造成果展示,打造交流、创新、实践与验证的服务平台,为智能制造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制造技术加速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制造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一点已经在全世界形成共识。我国在2015年将智能制造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了智能制造工程。四年以来,我国智能制造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迎来了发展的浪潮。对于目前我国智能制造究竟处于什么阶段以及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这个问题正是业界当下极为关注的热点。对此,记者有幸采访到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首席专家董景辰教授,聆听他对于智能制造发展的精彩观点。
在全球制造业,一场“智能化”潮流正席卷而来,各先进国家都从国家战略上将智能制造视为未来发展重点,并制定出相关政策,希望通过先进的IT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融合,让制造系统具有智能化的功能,提升效能、降低成本。
2019年,尽管外部环境日益严峻,使中国的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繁重,但在延续2018年经济运 行总体平稳的条件下,制造强国战略、“一带一路” 战略正在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将在孕育中持续演变,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动着工 业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控制系统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神经中枢、运行中心和安全屏障,实现监测、控制、优化整个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的功能,是确保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安全可靠和高效优化运行的不可或缺的关键通用硬软件平台与系统。随着控制系统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在工控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
在中国自动化领域,相比DCS、变频器等产品,PLC产品的国产化发展之路显然更为艰难。至今中国PLC市场仍然还是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但不可忽视的是国产品牌已经逐步在缩小差距,和利时作为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领军企业,始终坚定不移走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之路,立足为中国的智能制造、工业控制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控制大脑,坚持不懈地深耕PLC领域,引领中国PLC产业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以及乳业新时代的到来,乳制品市场变化迅速,消费者需求差异性加剧,产品安全的诉求更为严格,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产品服务的精准化、柔性化和智能化均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成本管理也对企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基于当前面临的种种问题,结合蒙牛当前的智能管理基础,乳制品智能工厂的建设需求应运而生。
在工业4.0与智能制造的潮流下,设备智能化的概念已从单纯的硬件升级迈向软硬件整合。研华科技以电子设备制造业,面板、半导体、太阳能制造业,以及食品包装等设备制造业为主要市场,提供六大产品与解决方案,包括运动控制与机器视觉、设备预防监诊、协议网关、边缘运算、远程控制与监控以及工业网络等,为制造业用户提供完整自动化解决方案,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一站式服务。